|
近日读到亲子阅读专栏作家李峥嵘和儿子于光所著《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亲子阅读中的秘密》(辽宁美术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感慨良多。我认为,这本书可以有多种打开方式。因为文字幽默有趣,你可以把它当成故事书看。因为书中详细讲述了作者如何与儿子一起亲子阅读,并在每个故事后面附有推荐书目、内容介绍、教子心得等,你也可以把它当成亲子阅读指导书,学习怎样给孩子讲故事。但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妈妈和孩子的相处模式,也就是作者无意中流露出的教子秘密。
书中一共有50个故事,分为生活、阅读、观影。妈妈和孩子斗智斗勇,一起阅读,也一起成长,收获的不仅是一个智能宝宝,还有她对育儿、对生活的感悟。在这些故事中,她带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在育儿过程中的坚持。
这种坚持,也体现在她对亲子阅读的态度上。亲子阅读并不难,讲一晚上可以,讲一个星期也不难,难的是长时间的坚持。作者从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亲子阅读,阅读量惊人。她从孩子四岁开始给他读英语绘本,光书就买了两千多本。作者的亲子阅读不仅停留在“读”上,还延伸至“谈”中,阅读后的畅谈内容五花八门,各种角度都有,家长引导,孩子自由发挥。长时间训练下来,于光不仅知识面扩大了,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明显提高。
这种坚持,还体现在她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民主。说真的,故事中的妈妈不像妈妈,儿子也不像儿子。这里的“像”是针对传统意义上的妈妈和儿子来说的。很多时候,更像是儿子在教父母怎么做爸爸妈妈。在很多大场合,儿子镇定自若,敢说敢做,即使在地铁上和妈妈走失也可以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找到妈妈。这种从容镇定、勇敢自信的特质和父母营造出的自由的家庭氛围有很大关系。他可以很容易就听出妈妈的弦外之音,耐心地听妈妈唠叨完,然后告诉妈妈,不要总是说别人家的孩子好;他会通过编故事来委婉地表达对妈妈的某些不满;他自然、大胆地表达对父母的爱,自由快乐地做自己。这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这种坚持,体现在她对自己育儿理念和育儿原则的坚持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育儿理念和原则,但能一以贯之地坚持下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怕你是孩子的父母,也很难完全地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养育孩子。这期间,来自邻居的好心建议,来自父母“过来人的忠告”,来自成功父母的“营养鸡汤”,常常让你的心像暴风雨中的残叶,飘荡不定。但李峥嵘没有飘荡,在考察了周边十个幼儿园以后,她下定决心不让孩子上幼儿园了,自己带。孩子怎么能不上幼儿园呢?他和谁玩呢?不上幼儿园的孩子会不会孤独?诸如此类的疑问光是想想就让人招架不住。可李峥嵘一旦下定决心就不动摇。她在努力工作之余,带孩子参观博物馆,上各种公开课,让他和小区里的小朋友一起玩。当然,她也教孩子规则。儿子于光的生活并没有因为不上幼儿园而变得和别的孩子格格不入,相反,因为有了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他的生活更丰富,更立体。同样,在吃饭问题上,李峥嵘也没有像一般的妈妈那样为孩子的挑食焦虑,虽然她也会想尽办法让孩子不挑食,但对结果不强求。对待孩子玩游戏也一样,可以玩,但要适度,尽量往正能量方向引导。所以,于光对游戏反而没有那么依赖。听到别的妈妈告状,作者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而是回家慢慢听儿子申辩。有了这些理念和原则的支持,作者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没有摇摆和犹豫,儿子面对父母也是全身心的放松和依赖。
作者与儿子的故事有个性的东西,也有共性的东西。对于家长来说,在书中发现对自己有用的方法,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相信你也能看到坚持的力量。
要说这个世界上有什么职业是不需要考证就可以上岗的,那大概就是父母了。有了孩子,你自然就可以升级为人父、人母。但要想做好这个“职业”,那也是千难万难,非要下一番狠功夫不可。因此,作为一个14岁孩子的妈妈,我常常会找一些育儿书、亲子书来学习,唯恐一个不注意把孩子给耽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