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推荐一本亲子共读的诗经那一定是这本

[复制链接]
查看: 133|回复: 1
发表于 2019-1-15 22: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可以这样说,要全面理解我们这个民族在其文化创立时期的所思所想,以及在所思所想中所显示的民族特征,是非要读《诗经》三百篇不可的。《诗经》记录的是一个文化人群在创立自己文化传统时的集体性的所思所感。
  对这样的追问,若回答不出个所以然,恐怕是要杀头的。王式却自有答案,他说:“《诗》三百篇,篇篇是谏书。我还用得着单独给皇帝上谏书吗?”
  又如战争诗篇。战争来了,从王朝如何应付、民众对征战的态度、诗篇表现征战士卒的特点等方面,都可以审视出一个文化人群特有的品格。
  笔者有个朋友,他的孩子到国外读书,上语文课没有教材,中学生原原本本读《荷马史诗》。可是,那上面血腥暴力的地方也不少啊。
  再如婚恋诗篇,《诗经》中有太多表现男女情感的篇章,那时候的人如何理解婚姻、家庭,如何理解在婚姻生活中的男女,那个时代的人又如何关怀、同情那些婚姻生活中的不幸者,等等,都是读《诗经》篇章可以领略到的内容。
  西汉的大臣霍光废除了即位不久的皇帝,同时收拾新皇帝亲近的大臣,杀了好多人。收拾到负责给新皇帝讲《诗经》的大臣王式,追责的大臣就问王式:“皇帝胡作非为,你作为皇帝的老师,为何不上谏书?”

  于是笔者想:读古老的经典,就如同饮食,完全无细菌的食物,这个世界上有吗?大人是不是也应该相信,小孩读古老的经典,本身就是一个塑造心智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锻造“抗体”的过程?何况,《诗经》中的婚恋是干净的,情感的抒发也是纯净的呢。
  有一位名人说过:“我们为什么还要读经典?那是因为我们时常感觉自己肤浅。”是的,读经典确实有益于心智的深厚。
  就这本书的内容而言,讲“国风”的部分多些。这是因为“国风”篇章涉及广阔、多姿多彩,艺术上的佳作也多。

  古典诗歌三千年,形式不断流变,风格不断出新,可是诗歌艺术的灵魂,却始终没有脱离《诗经》确立的基本情调。由此,读《诗经》是了解古典诗歌及文学的必需。
  讲风诗,难免要涉及一些婚恋题材的诗篇。这还引起过一些家长听众的疑问:这些内容适合小孩子吗?这样的问题,笔者也实在说不好。读经典,读什么,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自己的孩子取舍。
  二是,经典著作,还必须在其产生后,在广泛的传播承续中参与后续历史文化的构建。
  这两点,《诗经》都是当之无愧的,特别是后一点。“诗经”在西汉以后两千多年的时光里,是“五经”之一,有其漫长的经学阐释史。而经学,在古代虽是一种学问,却通着政治以及个人伦理生活等。
  于是,读这类题材的诗篇,读到的不仅是当时的重农观念,还有先民眼中的大自然,以及先民对大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读到的既是文学,也是中国的“天人”哲学。
  作为“五经”之一的《诗经》,是古代社会生活的大则大法。这就是经学的解读。《诗经》对后世文化所起的作用,也就不难知其一斑了。

  让古老的经典走向大众,是一件大事。这本小书或许在这方面能起到作用。希望大家喜欢它,并请批评指正。
  《诗经》产生时,文化上是一个“礼乐”时代。举凡国家大事,都要举行隆重的大典,而隆重的大典上往往是要有歌唱的。
  “篇篇是谏书” 这则故事记载在《汉书》中,显示的是《诗经》对古人的影响。西汉经学讲《诗经》,往往借着讲诗篇的机会,向皇帝讲明什么是正确的、在国家政治及个人生活中应当遵守的,什么是应该杜绝的。
  学术界有一位老前辈说过:“不知‘三百篇’,不足以言我国古典文学之流变。”的确,像“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等几句,其融情入景的手法和意象玲珑的境地,不正是后来唐诗宋词的先声?

  ,邀我讲《诗经》,听众主要是青少年朋友和一些热爱文化的家长,十五分钟一集,共讲了107集。后来出版社整理成文,流通市面,以便更多的古典爱好者阅读,便将录音转写成文字,最后由我做了一点修理,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今天讲《诗经》,重在讲明诗篇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品性。《诗经》作为一部诗歌文学,有不同于唐诗宋词的地方,即它还不是后来文人雅士的主观抒怀。这方面的内容虽然也不是全然没有,却非主要。
  例如,王朝重视农耕,于是从耕种到田间管理乃至收获等各农事重要环节,都有周王亲自参加的“亲耕大典”;大典中的歌唱,表现的不仅是周人对农耕的重视,人群在农耕实践中确认的对天地、自然的理解,还有从农事生活中生发的对天地的情感,以及对诸多自然物象的审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6 06: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明灯,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方向,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栋梁。有楼主在,社区的明天必将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