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关于中国传统动物医学发展史

[复制链接]
查看: 247|回复: 3
发表于 2019-2-18 11: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传统动物医学技术的早期发展与马以及猪、羊等家畜的用途日受重视有关。殷商时因马已用于拉车和骑射而开始注意马病。如甲骨文中便有“贞多马亚,其出囚”等字句,其中“亚”读为“恶”,是马有疫病的卜辞;同时还有人和动物通用的病名,如(体内寄生虫)、(齿病)等。当时马厩、猪圈、羊牢的出现,反映了对家畜护养的进步。此外,甲骨文中还发现有牡猪的象形字,其字形中象征生殖器的笔画是断离的,许多学者释为去势的公猪,说明当时已有原始的阉割术。
  宋、元时期,中国兽医又有进一步的创新和提高。宋代曾设置“收养上下监,以养疗京城诸坊、监病马”;并规定“凡收养病马……,取病浅者送上监,深者送下监,分十槽医疗之”,这是中国兽医院的开端。以后又规定将有“耗失”的病马送“皮剥所”。“皮剥所”可说是中国最早的家畜尸体剖检机构。宋代还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兽医药房,如元《文献通考》载有“宋之群牧司有药蜜库……,掌受糖蜜药物,以供马医之用”。当时由于印刷术的改进和造纸业的发达,兽医著作也更为繁荣。见载于《宋史·艺文志》的就有《安骥集》、《贾兽医经》、《明堂灸马经》、《相马病经》、《疗驼经》、《师旷禽经》等。此外,王愈撰《蕃牧纂验方》,载方57个,并附针法。至元代,兽医卞宝(卞管勾)著有《痊骥通玄论》,其中“三十九论”、“四十六说”,对于家畜脏腑病理及一些常见多发病(尤其是结症及跛行等)的诊疗,进行总结性的论述。
  相信此次大会的举行将对我国马医专业人才的培养,马专用的医疗设施、药品和疫苗的研发与引进大有裨益,为中国马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传统动物医学的起源可追溯到野生动物被驯化为家畜的时期。约在1万年以前,人类在开始发展畜牧业的同时,便开始了对家畜疾病的斗争。火和石器、骨器被应用于战胜人畜的疾病,导致了温热疗法、针灸术以及其他外治法的起源。内蒙古多伦县头道洼新石器遗址中出土的砭石,经鉴定就具有切割脓疡和针刺两种性能。中国最早的药物以植物为主。医动物的药物一般认为是在人体用药的基础上,加上对动物的直接观察而开始被应用的。中国在原始社会已出现家畜圈养。如陕西半坡和姜寨遗址(属仰韶文化)都发现有用细木柱围成的圈栏,其中堆积有很厚的畜粪。这不仅标志着中国的畜牧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且说明当时也已有了一定的关于家畜卫生防护的知识。

  中国传统动物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分支,具有悠久的历史与强大的生命力。数千年来,中国传统动物医学理论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动物医学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补充与发展,不但为我国畜牧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影响着东亚地区(如日本、韩国)的动物医学发展。
  从西周到春秋,中国传统动物医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据《周礼·天官》记载,西周时已设有专职兽医诊治“兽病”和“兽疡”,并已采用灌药、手术及护养等综合医疗措施《周礼》中还有“内饔……辨(肉)腥、臊、膻、香之不可食者”等记载,可认为是肉品检验的开始。

  宋、元以后,中国兽医学由盛极而趋衰落。但明代在兽医教育和兽医学著作方面还有所建树。明政府曾几次培训基层兽医,如英宗时(1438)规定“每群长(管马25匹,以后增为50匹)下,选聪明子弟二、三人学习兽医,看治马病”。著名兽医喻本元、喻本亨编著的《元亨疗马集》,理法方药俱备,内容丰富多彩,是国内外流传最广的一部中兽医学代表著作。此外,有关马、牛疾病的医书也出现过不少。明代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不但为人医,也为兽医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医药知识。至清代,兽医学的发展就极为缓慢。虽有著述,但主要是对《元亨疗马集》一书进行的改编、选辑和充实,如1736年李玉书曾对《元亨疗马集》进行了增删,1800年傅述风进一步补充了《元亨疗马集》所附《牛经》中的不足等。鸦片战争以后,民间对中国传统兽医技术仍有所整理和总结,如李南晖(号青峰)编著的《活兽慈舟》一书(1873)对马、黄牛、水牛、猪、羊、犬、猫等家畜的 240种病症均有论述,并收载方剂(包括单方)700多个;《猪经大全》(1891)有48种猪病的疗法,并附病状图,后成为传统兽医学中唯一被保存下来的猪病学专著等。但总的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动物医学的发展陷入了困境,中国传统动物医学尤其受到歧视而甚少进展。
  我国的现代马医发展起源于1904年的北洋马医学堂,现代马医的发展一直没有停滞。10月13日,“第15届世界马医大会中国启动”在中国大饭店举行,这标志着第15届世界马医大会正式启动!2018年4月21日至23日,第15届世界马医大会将在北京召开,这也将标志着我国传统马医学的全面回归!
  从战国到秦、汉,是中国传统动物医学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战国时期出现专门诊治马病的马医。有关家畜疾病的记载也更多,如“牛疡”、“羸牛”(指瘦弱牛)、“马肘溃”、“马膝折”、等均有出现。《晏子春秋》中还有马中暑的记述,说:“大暑而疾驰,甚(重)者马死,薄(轻)者马伤”。《庄子》所载“络马首、穿牛鼻”,说明当时已有穿牛鼻绳的技术。这一时期对中国传统动物医学的发展具有奠基意义的是《黄帝内经》一书的问世,也为中国兽医学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指导原则。汉代出现的《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又提供了中国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药学专著,其中提到的“牛扁(药名)杀牛虱小虫,又疗牛病”、“柳叶主马疥痂疮”、“桐花主傅(敷)猪疮”等,都是关于动物用药物功效的记述。此外,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等书,充实与发展了前人辨证施治的原则,也可为动物医学临证所借鉴。所有这些中国医学和药物学上的重大进步,都有力地促进了汉代和以后中国传统动物医学的迅速发展。如:汉简中已记载有兽医方剂,并开始把药作成丸剂给马内服。汉代将铁制的九针、金针和银针用于针灸,并有针药配合治疗兽病的记载。汉代已知用革制的马鞋进行护蹄和为马削蹄。《汉书·艺文志》载有《相六畜》三十八卷,同时还出现《马经》和《牛经》;除《马医》外,还出现“牛医”等。
  中国传统动物医学教育始于唐代。唐神龙年间太仆寺中设有“兽医六百人,兽医博士四人,学生一百人”。唐贞元时,日本兽医平仲国等到中国留学。约在唐开成年间编著的《司牧安骥集》,对于中国传统动物医学的理论及诊疗技术有比较系统的论述,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动物医学教科书。为保障畜牧业的发展,唐代还制定了有关畜牧兽医的法规,如唐律规定“诸乘官畜产,而脊破领穿、疮三寸,笞二 十”,以及“……伤重五日内死者,从杀罪”等。唐高宗时颁布的《新修本草》,收载药物844种,可称是中国古代较完备的一部人畜通用药典。唐代少数民族地区的兽医学也有很大发展,如西藏有《论马宝珠》和《医马论》等著作,新疆出现《牛医方》等。

  汉代以后,中国传统动物医学在前阶段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体系。晋代名医葛洪在其所著《肘后备急方》中提出治六畜诸病方,其中有关于马驴十几种病的疗法,如用黄丹术治“脊疮”,用灸熨术治“马羯骨胀”,用“直肠入手”技术治“胞转”,并指出疥癣有虫等。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一书中的畜牧兽医专卷,载有家畜26种疾病的48种疗法,其中掏结术、削蹄法(治漏蹄)、猪羊的阉割术以及关于家畜群发病的防治隔离措施等,反映了当时的兽医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此后,兽医学专著大量涌现。先是有问世于梁代的《伯乐疗马经》。至隋代,关于畜病的诊治、方药及针灸等已均有专著。如《隋书·经籍志》就记载有《疗马方》一卷、《伯乐治马杂病经》一卷、《俞极撰·治马经》三卷、《治马经图》二卷、《马经孔穴图》一卷、《杂撰马经》一卷以及《治马牛驼骡等经》三卷及目一卷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2 10: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看到楼主的气势,我就觉得楼主同在社区里灌水的那帮小混蛋有着本质的差别,那忧郁的语调,那熟悉的签名,还有字里行间高屋建瓴的辞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5 12: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抢二楼要并不只是技巧,同时这在磨练一个人的心态,意志,反应能力,良好素质, 就拿我说吧,见到你这种小喽喽,总是轻蔑的笑了笑,无视之。不过说还是要跟你说明白的 抢二楼不仅仅关系到一个贴的内涵,还有可能关系到各国与各国的和平,你知道吗 抢二楼不能带一丝恶意,更不能带有侮辱性,不能有粗口,再看看3L你这SB在胡言乱语说些什么 你要记住,你是抢二楼的,那么就必须要温柔,素质,有爱 孩子,这一点很重要,别看现在抢二楼并没什么,其实,这是在考验你,这次你没通过(你个脑残!) 抢二楼事关到你将来的路,你的人生,通过这次事件你看着办吧 抢二楼可以知道一个人的素质程度,2L素质往往要比3L高出很高一个台阶 一如既往守护二楼,不让任何图谋不轨的人占夺,抢二楼重要的是心态,可孩子你太浮躁了 在你绷紧神经的那一刻就注定这场战争不可避免,你的悲剧不可避免 以上所说的都是抢二楼必备的,这次你没抢到2L不必在乎,不过名目张胆抢2L结果抢到三楼令楼下的人鄙视是不可免的, 调理好自己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你该醒醒了 想要做到世界顶峰级的抢二楼高手那是不可能的,一山更有一山高,小子,你有可能嘛 虽然如此,不能放弃,虽然做不到顶峰,但至少超越自己,安安分分做个3L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11 15: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请原谅我的自私!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楼主您帖子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够的,都是虚伪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您的帖子太好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