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类考试都允许出现3%的超纲词汇,这些词汇往往文中都会给出暗示,考生可以根据上下文来推断他们的意思;有些其后则会紧跟其同位语,直接对其进行解释说明;有的词汇(多数为名词)只需判定它是某类事物即可,比如人名、地名、某类动、植物等等,而无须弄明白其具体意思;有些词真是猜不出意思也不必太在意,因为一、两个词不认识根本不会对文章理解带来障碍,一定不能因之而恐慌,从而影响发挥。对于词义猜测试题中的超纲词,文中肯定会对其进行或解释、或同义、或暗示,只要细心,只要思路开阔,就一定能发现线索,确定其含义。
文本是题源所在,如果将考生比作勘探人员,那么文本就是他们的勘探场所。撰题者正是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剖析,才将一个个的宝藏埋藏其中,让考生去发掘。所以读懂文本不仅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克服阅读的不良习惯。下面我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阅读不良习惯,对号入座,看你有否。心译:读一句心译一句,句句必须借助汉语译文方能理解;指读:阅读时总是用指头或笔尖等指着句子,边移边读;逐字逐句:一字一句,字字重视,句句关心,生怕漏掉一个单词,眉毛胡子一把抓;见生即查:阅读时欲将生词各个击破,完全扫清阅读障碍,认为只要没有生词,便可洞悉文章;出声:阅读时发出声音,全篇诵读,字字句句,丝毫不拉;唇读:阅读时虽没有发出声音,但唇随句变,词带舌移,只是声带未颤,声音未出;默读:没有出声,也没有唇动舌移,但目光、意识仍在逐句念诵。以上不良习惯要么会打断阅读思维的连贯性,要么会破坏对文本的整体理解,而它们最大的害处就是降低了阅读速度。常听到同学抱怨“其实试题并不难,只是时间不够”,这正是阅读的不良习惯使然。
任何一位作者都会有自己的写作意图,任何一篇文章都会有自己的中心主旨,而能否明晰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否把握文章的主旨,是理解一篇文章的关键,也是阅读水平高低的体现。为了考察考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阅读水平,出题者必然会以各种方式对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文章的主旨要义进行考察。一般来说,文章的主旨经常会被表述在文章的首尾中,首尾既包括文章的首段尾段,又包括每一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要想快速把握文章中心,文本之首尾段和各段之首尾句是最佳切入点,因此同学们应格外注意它们。
分清意群,停顿娴熟,不仅是朗诵的关键,更是阅读的基本素质。英语阅读时是以意群为单位,而非以单词或词组为单位。成组视读是说用眼睛扫视,不是一个词一个词的去默看,而是向探照灯一样根据意群,一组组的进行扫视,这时额头成了一个通道,被收纳的是信息,而不是词汇。这是一种高超的阅读能力,非以一贯之的坚持和大量的阅读不能够习得。
阅读理解要做到心中既有森林,又有树木,既要统揽全文,又要主次有别。跳读即可用来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又可用来搜寻细节,锁定被考察信息如此既把握了整体,又不会忽视细节。在跳读时一定不要借用母语翻译,而要通过情景想象、提纲列表、重点连线、简图示意等手段来梳理文章脉络,使之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
出题者一般都是根据文本的某一段,或某一段的某一句,或某一句的某一词,或根据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暗示进行题设。这就要求做题时要进行回想、返查,锁定与问题相关信息的所在区域,为正确解题打基础。这个过程就像捉迷藏一样,要想找到文本中躲藏的“猫猫”,就必须对藏躲“猫猫”的区域谙熟于心,进而准确定位,圈定范围,定能一抓一个准。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19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总的来说,每个问题都对应于文本中的某个区间,或显或隐,或大或小,或段或句或词,考生要擦亮眼睛,善于定位,为找到答案的根据做好必要且充分的准备。
能够在文本中划出解题根据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更是阅读理解不丢分的保障。猎人有句行话,叫“不见兔子不撒鹰”,在这儿我要告诉各位同学,在做阅读理解时要做到“不见根据不做题”。理由充分,根据凿实,这是“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超高境界,是阅读水平提高的最大见证。从这种意义上讲,“划”字诀是“重、定、划、看、防、读”六字真诀之尤为重要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