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x26amp;中国书法网】全国中青年书家30人提名展之许传良篇

[复制链接]
查看: 148|回复: 0
发表于 2019-4-29 00: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约是去年吧,传良出了一本作品集,自题书名《得清如许》,李宗洪、陈柏林二先生撰文,其中也收录了传良自己写的《沉入沉潜沉淀》、《古调今谈话时空——我的临帖观》、《书路心声》三篇文章介绍自己的思考。“得清如许”!一个“清”字,揭出了他的审美追求。什么是“清”?“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是“清”;“流水曲涧”,“茂林修竹”是“清”;“香茗一盏,扺掌倾谈”是“清”;“皓月留空,夜色如水”是“清”。读传良小楷《陈继儒“小窗幽记”立轴》、《萧颖士“游马耳山”斗方》、《范仲淹“岳阳楼记”横披》、《周敦颐“爱莲说”斗方》等小楷、行楷作品,如逢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读传良《自作诗“习书杂咏一首”斗方》、《习书札记一则》、《自作诗“望月偶成”镜心》、《临赵之谦尺度》、《临“万岁通天帖”》等行草作品,又如入“流水曲涧”和“茂林修竹”之间……这就是“清”。“清”是“虚静”的道家境界,是“自然”、“无为”的冲淡境界,属于“优美”的风格,是“顺应”自然之道的生活做派。它不仅仅是艺术风格,也是人生哲学和人生境界。
  许传良,字遂之,斋号坡东可斋、遂园、东乡草楼、十步山房、见山楼。山东诸城人,1973年出生,教育硕士,副研究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潍坊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山东省青年书协理事,潍坊市青年书协副主席,南吴门书社执事,东鲁书社社长,诸城市政协常委,中国书协“国学修养与书法”首届青年书法骨干高研班成员。荣获文化部“群星璀璨”全国展金奖、山东省最高文艺奖“泰山文艺奖”、齐鲁文化之星、山东省“五一文化奖”、山东省“社会文化星光奖”、潍坊市“风筝都文化奖”、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称号。有数十篇理论文章发表于《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报》、《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等专业报刊。
  最近,传良传来好多精美的作品照片,嘱我写几句话。我想,简单说一下我对其书法追求、书法理想、作品境界、书法形式、书法技法等等的一点理解。
  宋代晁补之《鸡肋集》云:“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独得。”书家锤炼技法固然是需,而以心驭手,幻化锋颖无穷魅力,更应是毕生之所求,心法、心性、心态、心境,以及相关的学养、品味、胸襟、气象、境界等,才是根本方向所在。所以,手为辅,心为主,心手相应为上,忘却心手为上上也。心手之间,落笔之际成为永恒。余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凡人作字,无非“如”也。刘熙载《书概》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风格即人”,这是不错的。传良的字写得好,是因为他有学问、善于思考、有追求。他是教育硕士,学养和理解能力很好,也有文人的情趣。这一切,都是书法研究和创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他双管齐下,理论研究和书法实践并行,均取得相当的成绩。这些成绩,书界均有记录,在此无需多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写诗。诗歌是最高的艺术,也是心灵之花,思想之探究、情感之荡漾、志气之中和……莫不可以体现于诗。对于文人艺术家来说,“诗”是无上的桂冠。一个人能写诗,能写出好诗,是才华、情趣的集中表现。因此,传良是有才华、有情趣的人。惟其如此,才有了他的好的书法作品。诗是文字的,书法是笔墨的,但二者皆是“诗意”的载体,载体不同,其实一也。
  但是,传良的书法作品虽然以“清”为主基调,却不仅仅是“清”,还有“雄”,是“清”和“雄”的矛盾统一,阴与阳的相磨相荡与对立艺术要素的“和谐”,大约用“清和”二字来概括其书法审美理想才更加准确。我的意思是:他不仅仅写秀美的东西,还吸纳了阳刚的艺术要素。这一点,在他的一批近作中体现得比较充分——目前,他正在吸收更多的阳刚成分,丰富自己作品的艺术内涵。他最近的作品中,隶书、大草多了起来,透露了用“雄浑”之气补充“清雅”之气的意图,这是相反者相济。通过这种训练,可以看出,他的小行草、楷书的笔画也开始变得更有骨力,与简单的“柔媚”拉开了距离,逐渐趋向“刚柔相济”的风格,在形式上,相反相成的因素也多了起来。最近,传良的书法笔画变得更加硬朗、挺拔,这是一种自觉努力的结果。
  因为笔墨都是基于手上的流露与演绎,若能悟得“梅兰之趣”,再由心统率手,便会“自然有清风”。落笔刹那,已经开始了笔锋在纸上的惬意旅行,轻如蝉翼,重若崩云,或疾或迟,或动或静,虚实相生,如影随形。一切都随时而变,顺势而为。在技法娴熟的基础之上,间或出现一些矛盾与不和谐,而在顺时序书写的过程中,却能利用一切有利因子,从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等等,通变适应,化解矛盾与不和谐,渐至通篇的浑然。书写中,也正是因为有着很多的变通,从而最终带来了很多的生动与震撼,甚至出现一些神来之笔,变化丰富而又和谐统一。心手之间也便有了一种默契,一种畅达。
  不由想到庖丁解牛之游刃有余,卖油翁所言“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之妙谛,这些至今依然鲜活的素材,诠释着其心超乎技,并以心法驾驭技法之至理。这从相关艺术中亦可得到体悟,比如琴家之真情演奏,双手穿度之齐,轻拢慢捻,翻飞腾挪,令人惊叹,技法由心法主宰,甚至忘却一切外在约束而自如地表达。成竹在胸,此之谓也。
  每次看到传良,看到他的书法作品,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八个字。这八个字,原本是司空图《诗品》论“典雅”的话,但是用来谈传良的人和艺,似乎都很合适。传良少言寡语,岂不是“落花无言”的意象?温文尔雅,岂不是“人淡如菊”的意象?他的书法作品,典雅、清丽、优美、恬淡,岂不正是“无言的花朵”和“恬淡的人生境界”吗?我认为是这样。
  入展“国学修养与书法”首届青年书法骨干高研班学员作品观摩展——(中国书协)
  漫观历代经典法帖,每每惊叹于其精湛的技法,更受感染于其悠长的韵味,或如东晋王右军“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寥寥数语中人之常情的自然流露;或如明末徐青藤“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藉笔墨浇胸中块垒之欲罢不能。或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或意气纵横而满纸云烟,都能循着一点一画去体悟斯时心手双畅之境。遥想古人,心手之间,以心驭手,有诸中而形诸外,方成就了一件件书法史上的得于心而应于手的典范。
  为什么会这样?传良用自己的思考作出了解答。一是“提高综合素养”。他曾表达如下心声:笔墨“最终赖于综合素养之提升”,必须“自当下始……沉入,沉潜,沉淀,循序践行之。”而他的追求,“意在溯源经典,求其清雅,沉入本心。”这段话“言志”,是审美理想的表达,从中,可以得知其书法审美风格得以形成的思想根源。二是“勤学”、“善学”。他的临帖观清晰而深刻,曾阐述过如下要义:第一个观点是“得其形,重在空间性。”这就说“构”,是赵宧光所谓的“疏密纵横”的安排。第二个观点是“得其神,重在时间性。”这就是“结”,是赵宧光所谓的“负抱联络”的安排。第三个观点是“形神兼备,时空结合。”这就是“结构”与“章法”,是时间与空间的统一。叶秀山先生说:“从艺术来看,书法可以看成是‘轨迹’本身的‘图形’,而不是‘轨迹’‘画’出来的‘图形’。‘图形’是空间的,‘轨迹’是时间的,‘轨迹’本身的‘图形’则是‘时间’中的‘空间’,是‘空间感’融于‘时间感’之中。”(叶秀山《书法美学引论》)传良的心得,与大哲学家的深刻思考是一致的,可见他的思考已经有了相当的深度。
  凡人各殊气血,心手之间,自然延伸到作品中的独特的“这一个”,透过经典作品中的心手相印,再次让我们记住了一连串震烁千秋的名字:钟繇、王羲之、颜真卿、怀素、杨凝式、苏轼、何绍基、于右任……这些历代书法大家,首先是“手”的独立性所致,更是其“心”的卓尔不群。故而,反思似千人一面的当下,磨炼心手,并用我手写我心,塑造并真实表达出“这一个”,便有了非凡而又长远的意义。
  传良已是知名书家,成绩不小。这次欲刊发专题,可以看作一个路标——是他在前进道路上的“又一站”,既是前期的终点,也是未来的起点。在此时刻,我借机讲几句话,并预祝他在将来的艺术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