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地为考生总结了很多相关知识点,方便大家记忆,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复习效率。
是山东卫生事业单位考试中的重要部分,本文整理2019山东医疗卫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从《祭侄文稿》复习到中国书法发展,不少地区都在笔试当中安排了公基的考核。由于公共基础知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所以
从《祭侄文稿》说起,作者是颜真卿,该作品被称作为“天下第二行书”,“天下第一行书“是指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三行书”是指苏轼的《寒食帖》。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得张旭(与怀素和尚并称“草圣”)教诲,苦练书法,笔力强劲,与柳公权合称“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元朝)四人并称“楷书四大家”。说到楷书,考试中也得知道,楷书在魏晋南北朝到唐代特别流行,其演变来自于隶书。而隶书的产生也是中国文字历史上的一次大革命,通俗的来说,我们可以通过隶书基本看懂古代文字。文字的发展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秦以前战国其他国家为大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介于草书和行书)等阶段。草书和楷书主要是字体等不同,从文字等本质来说,结构是相同的。甲骨文,相传是商朝武丁时期造字所成,当然其源头是来自于占卜用的龟甲和兽骨的符号。但复习时值得注意的是,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了,不是文字的雏形。因此,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关于金文,在教科书中记载较少,主要是青铜时代,刻在铜器上的铭文。这里一个考点需要我们记住的是“毛公鼎是刻有金文最多的铜器”。文字发展到唐朝,可以说很成熟了。除了上文我们所提到的人物之外,到北宋末期,宋徽宗(赵佶)所作瘦金体也是文字发展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期《祭侄文稿》的新闻频频出镜,原因在收藏于台湾故宫的《祭侄文稿》借给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这引起了不少网友讨论。博物馆之间借展本是展览界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在“键盘侠”和“吃瓜群众”的起哄中,让人们再次对这个作品提起兴趣。当然,本文也以此为各位盘点以下有关的一些考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