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智慧妈妈写到深夜的亲子教育感想

[复制链接]
查看: 120|回复: 3
发表于 2019-6-9 00: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然,这种改变是加引号的,因为,真的静下心来观察自己,你会发现:真的需要改变的,也许只有你自己。
  当时,我既激动又有些惶恐。激动是因为,我突然发现那种看起来非常美好的信念,原来不仅只是美好的主观愿望,它是客观的,是符合逻辑的,它似乎就离我非常非常近,近到一伸手就能触碰到它。惶恐是因为心里还有一丝怀疑,不是怀疑这个信念,而是觉得:这是真的吗?我真的这么容易就能拥有这么美好的信念?
  这篇感想憋了好久才动笔写,不是因为无话找话,实在是感想太多,思绪纷杂,竟有些无从说起。在思考了几天后,突然又有所了悟:又不是学生写作文,也不是给领导写报告,既然是跟大家分享我的感想,那就想到哪,就写到哪吧。
  第二个很有感想的点,是关于“看见”,“I see you”。王老师的这个观点,我并不陌生,我也非常认同。有时候,有些人会觉得“看见”这个观点也蛮奇怪的,只要长了眼睛,只要眼睛的功能是正常的,谁又看不见呢?
  所以,改变别人,真的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之一了。但相对而言,改变自己要容易一点(当然,王老师说,这个也很难,因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王老师还是给出了方法),所以,为了解决问题,改变自己,也许是最适合入手的做法了。
  QQ,沉迷互联网。你知道么,这些担心是没有用的,我们这些互联网时代出生的孩子,怎么可能摆脱互联网?为什么要摆脱?我觉得吧,沉迷这些,不是电视,电脑,互联网有问题,而是是因为这里……”,他用手指了指心脏的位置,说:“这里缺了点什么,至于到底缺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现在不缺,不过,以后会不会缺,我还不知道。”这段话真的让我有点震撼,我经常在群里,在网上听到家长、老师讨论智能手机,讨论孩子上网的事情,我们把它视作导致孩子不爱学习的直接原因,视作导致孩子不思进取败的罪魁祸首,但这个零零后非常精准地指出了一点:
  这话听起来有点主观,我没有能力像王老师那样,四两拨千斤地把道理讲得很清楚。但我相信这句话。我觉得,我们能觉察,控制自己的思想,但是我们很难控制别人的思想,也许行为可以有办法控制,但思想控制,实在是太难了。而人的行为,往往又被他的思想所控制,所以,你期待他改变行为,先要他改变思想,但改变他的思想,真的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你甚至都不知道他思想变了没有。
  请恕我文字的苍白无力,我真的很难写出当时那种状态,感觉一下子突破了什么,抓住了什么,又感觉似乎不那么真实。总之,我这几天也一直在反复想着这句话,以一种极其复杂的感觉在想着这句话。
  有时候,他的行为没有什么不同,但也许,他想法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只是你暂时没有觉察到。而有时候,你觉得他似乎改变了他的行为,但事实上,也许他只是做给你看看。(这种情形实在是太常见了,尤其是对方迫于你所施加的压力的时候)。
  孩子是一个很特殊的“别人”,他有自己的思想,但是,很多时候,他的思想会很大程度上受你的思想的影响。他是独立的人,但在他小的时候,他把你们父母当成“神”,所以,你的孩子是这个世界上你最容易“改变”的别人!
  第三点,是关于生命六层次规画的。也许这个命题所包含的东西太多,我只有一些模模糊糊的认识。但真的是回答了很多我的困惑,比如:环境到底对人的成长影响有多大?打骂孩子真的是教育孩子的大忌?到底要如何去唤起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看到老师所罗列的六层次规划,尤其是讲解了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之后,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有时候,我们看见的,只是我们想象出来看见的,可能不是真正看见的。我不知道怎样才能真正看见,我还没摸索出非常好的方法,我现在正在努力做到的,就是:心平气和,就事论事。不用想象,去取代事实。
  我可以确定的是,我相信这句话是对的,是真的。我无法确定的是:我能把它当做我的信念吗?我真的可以吗?我觉得这种状态也许会持续一段时间吧,总之很纠结,虽然罗胖子说:成大事者,不纠结。但既然我在纠结,我就好好纠结一段时间吧,因为一切的发生皆有恩于我,皆有助于我,为这句话而纠结,肯定有对我也有帮助。
  那凡事我只关注好的一面,对我有帮助的一面,那为什么我就不能相信:一切的发生皆有恩于我,皆有助于我?”一时间,我竟然呆在那里。我一直觉得自己属于心态比较好的,遇到事情,总能尽量去思考积极的应对方法,我却从来不曾站在“一切的发生皆有恩于我,皆有助于我”这个角度去思考。
  老师对我们的反应一点也不意外,他微笑着问我们:这句话是不是很主观?对于这个问题,我不假思索地点头称是。老师继续微笑着说:“有个观点,想必你们都认同吧?凡事都有两面,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我肯定地点点头,老师接着又说:“
  沉迷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我觉得这个零零后给出的思路应该就是老师说讲的:生命六层次中的上三层里面的东西。我们要解决“沉迷”这个问题,也许真的要在这些层次里面找答案。我十分遗憾我自己没有对自己的上三层进行很好的规划,我觉得,下来要做的,真的是要好好思考一下
  好了,现在已经快凌晨两点,我觉得已经不是在说感想,快变成说梦话了,以上种种,都是我自己的心得体会,大家不必太当回事情,看看就好!老师看到觉得我写的有不对的,也千万不要生气,理解领会这件事情,完全只是靠听课人的资质,资质驽钝之人,佛祖哪怕口吐莲花,他也不一定能有所了悟,所以,不妨一笑置之吧。
  但,你所看见的,真的是你看见的吗?有时候,你看见的,是很多你想象的叠加与延伸。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看见孩子很专注地盯着手机,也许你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子在“玩手机”,然后,你开始想到他没有写完的作业,想到某次考试的失利,恐怖一点,还会想到玩手机导致的各种事故,总之,你的大脑在处理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你眼睛所看到的东西,于是,你开始焦虑,不悦,甚至发怒。以上举的例子,只是我的猜想,可能不对,但谁敢说:这压根不可能发生?
  自己的使命,自己的身份,自己的信念。也许前面两项我暂时还没有头绪,但信念部分,如同我刚刚第一点所讲,我真的似乎触摸到了一点。最后,我想说:亲子关系,为什么要先教育父母?老师说,因为亲子,亲子,亲在前,子在后。
  我倒是听到过另外一种见解,那就是:你只能改变你自己,永远无法改变别人,除非,别人愿意改变。
  拜托,等事情真的发生了,你们再生气也不迟啊!我听完,不禁哑然,是的,有段时间,我总担心他迟到,于是,每天早上各种念,各种催,看到他做什么都慢吞吞的,就各种火大,然后就生气了。
  荐:发原创得奖金,“原创奖励计划”来了!我来写高考作文,有奖征文等你来!
  那既然这么说,那亲子教育,只要是父母亲教育就行啦,不用再教育子啦。我觉得,必须认识到的是,
  听了王西恒老师三个多小时的讲座,最有醍醐灌顶之感的,就是王老师谈起信念的问题。老师说,他坚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9 00: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忘情于汉廷的歌赋,我曾经惊讶于李杜的诗才,我曾经流连于宋元的词曲;但现在,我才知道我有多么浅薄 顶顶多好 楼主你的高尚情怀太让人感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9 04: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楼主的帖子,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复,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希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楼主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楼主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9 14: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看到楼主的气势,我就觉得楼主同在社区里灌水的那帮小混蛋有着本质的差别,那忧郁的语调,那熟悉的签名,还有字里行间高屋建瓴的辞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