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复制链接]
查看: 135|回复: 1
发表于 2019-7-20 18: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认识_设计/艺术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王卫恒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龙江中学(528318)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艺术。“它不是诗而有诗的韵味;不是画而有画的灵动;不是 舞而有舞的飘逸;不是歌而有歌的悠扬。”(鲁迅语
  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王卫恒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龙江中学(528318)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艺术。“它不是诗而有诗的韵味;不是画而有画的灵动;不是 舞而有舞的飘逸;不是歌而有歌的悠扬。”(鲁迅语)“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 的精神”。(黑格尔语)“书法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刘炳森语)中国的书法艺术不 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宏大精深。从殷商开始,经历了秦汉的辉煌,魏晋的风韵,隋唐的 鼎盛,宋元的神意,明清的繁华。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 中的一朵奇葩。 一、书法艺术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1、字型丰富、数量庞大的汉字为书法艺术准备了众多材料,是书法艺术形 成的土壤。 2、知识群体的形成,是书法艺术产生发展的动力。 3、东汉末年,逐渐形成的士人群体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的追求 而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4、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5、书法理论的日趋成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1、先秦书法: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虽是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但书法艺术应当是于汉 字的萌生同时的。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从书法 的角度看,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从商代到秦统一中国,汉字 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字体和字形的演变虽然大大削弱了文字的象形性, 但是书法的艺 术性却随着书体的演变而愈加丰富起来,这就为中国书法奠定了基础 2、秦代书法: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 就简而来。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为以后各种书体流 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 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 3、汉代书法:汉代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书法由篆书变隶书,由隶书变 为章草、楷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因此,两汉是书法史上继往开来, 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 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 东汉隶书进入了形体娴熟, 流派纷呈的阶段。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章草、行书,楷书也已萌芽。书法艺术的不 断变化发展,为以后晋代行草和狂草开辟了道路。另外,金文、小篆因为实用面越来越小而 渐趋衰微,但在玺印、瓦当上还使用,并使篆书别开生面。 4、魏晋书法: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 段。是篆、隶、楷、行、草诸体俱臻完善的一代。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 形态。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楷书,而行书、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 就已经萌芽了。楷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时期。它们的定型、美化无疑是汉字书法 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 5、南北朝书法:南北朝书法以魏碑最胜。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 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 6、唐代书法:“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 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 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 时代特点十分突出, 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 代。 7、五代书法: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 趋向。至此,唐代平正严谨的书风已告消歇。 8、宋代书法:宋代,帖学大行和以帝王的好恶、权臣的书体为转移的情势,影响和限 制了宋代书法的发展。但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的苏轼,黄庭坚,米 芾和蔡襄四大家为后人称道, 宋徽宗赵佶的 “瘦金体” 亦独树一帜, 对后世书法有较大影响。 9、元代书法:元代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没有自己的时代 风格。纵观元代书法,其成就大者还在楷、行、草书方面。虽各有其妙,但不能以一家之法 立于书坛。这种以楷、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 10、明清书法:明清时期由于士大夫清玩风气和帖学的盛行,影响书法创作。书体以行 书、楷书居多,但十分拘谨,缺乏生气,使书法失去了艺术情趣和个人风格。而篆、隶、魏 体作品几乎绝迹。明清时期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有造诣的大家名家,但纵观两朝,书法艺术没 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三、书法艺术的流派 我国书法历史悠久,大体可分为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正楷、真书、正书)、 行书、草书(章草、今草)等五种。 1、篆书: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 通用字体。分大篆和小篆。大篆是在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它是小篆的前身。秦统一后,把大篆酌加简化成小篆通行全国。小篆是汉字第一 次规范化的字体。标准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 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其基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 疏的视觉错感。代表人物有被称为小篆鼻祖的秦朝宰相李斯等。 2、隶书: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 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 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 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 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秦代通行 小篆的同时还通行隶书,隶书是从草率的篆书变来的。隶书在汉代是正式字体, 后来的隶书,经过艺术加工和美化,在笔划方面添了波势和挑法(弯钩)。汉隶 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石刻与简牍。魏晋南北朝隶书大多杂以楷书笔法,唐朝隶 书不乏书家。宋元明三朝的隶书也难振汉隶雄风,直至清朝,汉隶才得以复苏。 代表人物有东汉的蔡邕等。 3、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 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楷书始于汉末,盛行于六朝, 鼎盛于唐代。楷书的审美表现性和抒情性均不及行书、草书。代表人物有书圣王 羲之、王献之、欧体欧阳询、柳体柳公权、颜体颜真卿、、赵体赵孟俯等。 4、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共有三种:章草、今草、狂草。 草书,章草由隶书演变而来,起于汉代;今草是章草的继续,是楷书的快写体, 从东汉末年流传至今;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任意增减笔画,恣意连写,兴于唐 代。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代表人物有草 圣后汉的张芝、唐朝的张旭和怀素。 5、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一种字体。行书萌发于两汉,成行于魏晋,至东晋产生 了以二王为代表的行书风格, 唐朝中期至宋颜真卿行书开一代新风, 明代晚期限至清朝是行 书发展的飞跃阶段。它因产生在东汉末年草书与楷书盛行的时候,故近于楷而不拘谨,近于 草而不放纵,笔画连绵而各守独立,清晰易认好写。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无法却有体,最大 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但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草案。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 楷书的叫做“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行草”。代表人物有苏东坡、黄庭坚、 米芾、蔡襄宋四家,元代赵孟俯和明代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等。 四、书法艺术的特点 书法是一种凭借线条和形体结构来表现人的某种气质、品格、情操的艺术。主要有如下 特征: 1、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来讲:① 书法的基本构成元素为线条,线条作为点的运动轨迹, 在书法艺术中表现为一种流动的有方向性和不可重复性的书写过程。 而且创作过程与创作结 果同步产生,没有重复和进行制作的可能。② 具有汉字特定的书写规律。对笔顺的先后起 止产生了序列性的规定,即书写过程在时间上有连贯性,由单字扩展及整篇,注重整体的协 调美。③ 笔势与体势代表了书法艺术中时间属性的全部内涵。书法创作过程是一个以时间 带动空间,即以动作过程带动视觉的特殊过程。 2、从鉴赏主体来看:① 书法作品给人一种时间推移的印象,因为每个字都是在特定的 句式或篇章结构来识读。 首先存在着一个文字概念获得的秩序; 其次每个字在书写联缀时形 成了不同形式的空间构成,形成不同的风格。这种空间连续必然产生节奏,造成一种前后推 移、具有内在逻辑的视觉关系和时间绵延的节奏序列。② 书法作品的欣赏较之于其他艺术 欣赏更容易让人回溯其创作过程。 欣赏者力图从作为结果的书法作品中, 体验到当时的创作 心态。 五、书法艺术的意义 1、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2、书法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念,创造着第二自然。 3、书法可以益生益智,提炼情感,唤起激情,延年益寿。 4、书法是人格修养的一种好方法。 5、书法是调节心理平衡的有效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2 07: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忘情于汉廷的歌赋,我曾经惊讶于李杜的诗才,我曾经流连于宋元的词曲;但现在,我才知道我有多么浅薄 顶顶多好 楼主你的高尚情怀太让人感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