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写意人物画技法值得一学!

[复制链接]
查看: 142|回复: 2
发表于 2019-7-21 00: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线条和墨法是写意人物画的主要语言,墨无笔不立,笔无墨则僵死,笔法和墨法是相辅相成的。笔法主要有中锋和侧锋等等。墨法主要有浓、淡、干、湿等。
  所谓墨分五彩,即通过黑色的“浓、淡、干、湿、焦”等变化呈现出单纯而又绚烂的效果。我们传统中常用的墨法有: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等。
  现代写意人物画注重画面的色彩调子,促进了对调合色使用的研究。如西方绘画,特别是水彩、水粉画的用色方式,现代工艺美术的色调处理,磨漆画的色彩感觉以及对自然界新的审美视角的追求等等,都是影响中国写意人物画的调合色使用的重要因素。但中国写意人物画调合色研究的基础重点应放在固有色的变化上,对光源色研究与利用不能作为重点。调合色应在表现丰富多彩固有色的变化上多下功夫,从色块的并置效果中求得大统一、小对比、丰富而协调的效果。
  提示:下文摘录自《写意人物画法》,孙建东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节选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深入学习、请从正规渠道购买正版图书。
  写意人物画用色有:色不碍墨,墨不碍色,要做到色墨交融,要随类赋彩,按照不同的、具体的人物形象给予具体的色彩表现,设色时要落笔在结构处下,笔求“稳”和“准”,切忌像刷墙般平涂。
  祖籍江苏常州,1952年4月生于上海,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云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政协常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云南省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擅长中国画,尤其在写意孔雀和写意人物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在古代作品中,用色一般不打破物象原来不同固有色之间的界限,在现代之作品中,有的仍沿用这种手法,但已开始按画面需要与作者的主观感受去概括与处理画面的色彩,或打破固有色之间的界限,或归并同类色甚至按气氛与表现的需要改变原有的色相等等。这些手法虽然超出固有色的色相与界限,但仍需以所表现物象为依藉,尊重特象的总体感受与印象,否则容易失去生活的浓度,并养成用色上类型化、概念的习惯。
  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大体分为肖像画、风俗画、道释画、历史故事画等。学习者可以分类从一些代表人物的画法上取得突破,从而举一反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21 01: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LZ{author}真是人才 逐句地看完这个帖子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震撼啊!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帖子!我纵横网络bbs多年,自以为再也不会有任何帖子能打动我,没想到今天看到了如此精妙绝伦的这样一篇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8 10: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请原谅我的自私!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楼主您帖子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够的,都是虚伪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您的帖子太好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