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重知识还是重思维?专家:思维是基础

[复制链接]
查看: 74|回复: 0
发表于 2019-7-27 13: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儿童学习的基础应是思维,但现在反过来了。”《早期教育》杂志主编程晓明称,学校在评估儿童发展或能力时,习惯将知识及学习放在前面,而“思维”则放在后面。“思维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有了思维才有儿童的学习能力,才有儿童知识的增长。”程晓明认为。
  “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如何思考,也不知道一生该做什么。比如马上就要进行高考志愿填报了,但帮助孩子们填报志愿的机构大行其道——由别人来帮你选择未来的人生,不是很荒诞吗?”杨妍璐提及,为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目前杭州已有部分幼儿园、小学开展儿童哲学教育。“比如,清明节到了,对于‘为何要去扫墓上坟’,让孩子们说说他们的想法,寻找意义,这很有意思。”
  “对于‘孩子是哲学家’的说法,有人会介意、不买账,但对于‘孩子存在较强的好奇心’则肯定认同。”杨妍璐认为,“好奇心”是人的本能,而“现在这些小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却慢慢变得很被动”。
  “作为一个成年人,当发现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思考能力都有所欠缺的时候,再改变就很难了,所以我对儿童思维教育的关注,源于自己的亲身体会。”一位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幼儿园老师告诉澎湃新闻(),早年对思维教育的忽视,缺乏科学的思维训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格局、视野甚至世界观,这也是很多成年人的切身感受。
  近日,在浙江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举办的“儿童思维教育跨学科研讨会”上,众多专家从儿童心理发展学、数学认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探讨了儿童思维教育的现状和未来。
  研讨会上,浙江省逻辑学会秘书长、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导徐慈华谈到,曾多次跟朋友就小孩教育问题聊天,觉得大家特别“焦虑”——在当下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家长该怎样教育孩子?
  “儿童思维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要而且很有意义的事情,它不仅关系到教育内容的调整,同时关系到孩子们将来以什么样的状态迎接挑战。”徐慈华认为,关于“幼小衔接阶段”教育,从中央到地方态度一直较为“明确”,即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
  浙江大学哲学系的杨妍璐博士是儿童哲学教育青年学者,研讨会上,她从哲学研究者角度解释了儿童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提及,哲学并不只存在于精神的象牙塔,还可以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教育方法——从精神层面了解孩子的思想,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不要将小学内容弄到幼儿园去,但同时又要做好幼儿园的学习,保障跟小学教育的衔接。做什么内容呢?儿童思维教育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徐慈华称,社会对个人思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孩子的认知机制、思维能力是底层基础,需要好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予以引导和训练,这就为有志于思维教育的实践者以及优质思维训练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