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艺术赏析 (1)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华师《书法艺术赏析》离线、试论述书法精神性价值的内涵。(50 分) 答:纵览当下,书法界一片欢腾,但是我们如果能够理解古典书学的精神,便不会对当下的 热闹欢心鼓舞。偶尔和朋友聊天,说道书法是不
华师《书法艺术赏析》离线、试论述书法精神性价值的内涵。(50 分) 答:纵览当下,书法界一片欢腾,但是我们如果能够理解古典书学的精神,便不会对当下的 热闹欢心鼓舞。偶尔和朋友聊天,说道书法是不是必然要消亡。有人说,计算机的普及,书 法退出日常书写领域,就是消亡的开始。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是没理由书法在纯艺术的 领域得不到发扬广大啊。这些观点的人,都还抱有书法是写字的基本观念。我在这里不想争 论书法是不是艺术,这个问题太无聊。我只是从对书法史和书论的阅读中,梳理出一条精神 脉络。 这条脉络是书法得以延续的核心。 我们将可以看到书法从汉末的日常书写中脱离出来, 获得了意义的充实, 在 “师古” (应该叫 “师法” 更为合适。 区别于后人所理解的 “师古” 。 ) 的浪潮下,开始了古典书学技术层面的总结。而又在“师心”的理论开发中,获得了主体境 界的提升。创作主体的主体境界的拓展,是古典书学创作论的重要发见。将书法家从抄写的 技术人员——书吏,提升为艺术家,其中必然有对主体心性问题的发掘。也就是说要从一个 经验性的人格提升为超越的人格。艺术方从技术,进于道。 写字即写志,书如其人,几乎所有书法理论都注意到了书法与其创作者的紧密联系,姑且 不论这种理解的正误, 但这足以表明中国传统的书学思想和文化观念。 不但书法如此, 诗歌、 绘画也是用以表现作者主观世界的重要形式, 是用以抒情写志的重要方式, 而以书法表现得 最为突出,因为书法在审美上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统一:书法是用以表现文字的艺术,而 阅读一段本身具有意义内涵的文字正是一种时间性的审美; 从整体去观阅一幅书法作品, 又 能够获得空间上的美感。 但诗歌和绘画却只能单独地通过时间性和空间性来表现美, 这一点 德国思想家莱辛在他那本著名的《拉奥孔》中有着极为详尽的描述。所以,书法艺术成为中 国文人乃至所有中国人抒情冶性的必需手段, 尤其是在古代以毛笔作为唯一书写工具的时代, 通过书法来表达生命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上的重要需求。 2、试论述书法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内涵。(50 分) 答:书法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无数书法家所创造 的风格多样、绚丽多彩的书法艺术,汇成中国文化的大潮,影响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文化新 人。因此,要研究和鉴赏书法,进行书法创作,就必须从研究中国文化入手,强调临帖习字 和读书阅世的关系,充分认识文化修养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中国书 法的精神实质。 书法随着汉字的产生而发展,经过先秦两汉的孕育,魏晋南北朝的发端,隋唐五代的成熟, 宋元明清的守成和中兴,汇成一股书法文化之流,一泻直下,波澜壮阔。这期间出现了无以 胜数的书法名家,各领风骚;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不断成熟并发展,风格多样; 书学理论研究日渐深入,各种书学论著先后问世,浩如烟海。书法文化,博大精深,成为中 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核心和魂灵。 书法艺术的惊人之处, 在于集中地表现了文学的内容和情感 的世界,是一种集诗词文赋、笔情墨趣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她把线的运用,表现到一种超妙 入神的境界,达到了真正的抽象艺术的高峰。 古代书法实用与欣赏并重,先重实用,后讲欣赏。由于实际书写的需要,大凡具有一定文化 程度的人,都经过严格的书法训练,写得一手端庄优美的书法。加上传统文化的教育,书法 环境的熏陶, 社会风气的影响和科举取士及国家的提倡, 使书法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 展。古代文人学士,无不精通书法,或尊崇二王,或师法颜、柳,或追随苏、黄,或出入董、 赵,风格多样,各显千秋。古代文人,琴、棋、书、画大多兼通,或书画兼擅,或书、画、 印“三绝”,从而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典型标志。 中国书法最讲 “字外功” 的修炼, 要求书法家究研书理, 博通书史,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 加强文化艺术修养。一幅成功的书艺作品,是书法家思想境界、生活阅历、知识积累和艺术 修养的总和,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书法家应该使自己具有高尚的品格,广泛的艺术修 养, 丰富的知识积累, 宽广的眼界和胸怀, 这样, 才能使自己的书艺作品, 具有更美的意境、 气势、韵味和节奏,意态挥洒,情驰神纵,独抒性灵,妙然超群。 举凡古今,凡是在书法创作上取得突出成就者,莫不是大学问家,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 的高层次文化追求。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哲理,充沛的情感,跃然纸上,书卷之气,令人回 味。打开书法史,历数众书家,无论是李斯、王羲之、陆柬之,欧阳询、张旭、苏轼、黄庭 坚、祝允明、徐渭、王文治、翁方纲、康有为等,还是鲁迅、郭沫若、胡小石、叶圣陶、朱 东润、沈尹默、沙孟海、启功等,无不自幼熟习六艺经传,既是史册留名的大书法家,又是 精通诗文的大诗人、大学者,学富五车,胸罗万卷,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先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