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亲子题材成为荧屏热点关注中国家庭教育焦虑

[复制链接]
查看: 121|回复: 2
发表于 2019-8-20 12: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然,在关注中国家庭的教育焦虑等话题上,此类电视剧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直面问题但不说教,引发思考但不死板,在子女教育越来越成为大众关注焦点的当下,这样的荧屏剧作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近年来,有一类现实题材电视剧越来越吸引大众的目光。同样是以少男少女、校园生活、家庭关系为表现对象,这类电视剧摆脱了残酷青春、校园爱情、家庭伦理等窠臼,而是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观照社会上越来越显性的话题——中国家庭的“教育焦虑”。


  在家庭教育上,《少年派》设置了林大为一家为故事中心。爸爸林大为主张包容、理解、沟通的新式教育理念,喜欢在烧烤摊上与女儿谈心,也时常开导妻子应当尊重孩子的主见;妈妈王胜男的思维有强势一面,常常在强硬的管教中和女儿产生冲突;女儿林妙妙出生成长在互联网时代,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开放活跃的思维,让她更渴望也更善于在父母面前表达自己对人生的认识,由此产生了两代人之间的碰撞。在家庭关系的矛盾冲突中,“中国式焦虑”展露无遗。
  《虎妈猫爸》中刻画了赵薇饰演的妈妈毕胜男为了找学区房崩溃大哭的经典场景;《小别离》里海清饰演的妈妈童文洁早期对女儿要求苛刻,后来渐渐改善了与女儿的僵硬关系;《少年派》中闫妮饰演的妈妈历尽波折求租学校附近公寓的场面,令很多“陪读妈妈”感同身受。不过,在人物设定上,这些家庭亲子剧作都难以摆脱“刻板印象”之嫌,尤其在妈妈形象的设定上,不管是毕胜男、童文洁,还是王胜男,都是“望子成龙”+“神经质”的形象,在与子女的关系上面临着“更年期”撞上“青春期”的尴尬,这样反而不利于大众理解女性在家庭教育中的付出,也不利于青少年观众与家长的沟通。
  “2018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11月10日在厦门大学举行。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梁建勇,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等与会并致辞。
  优秀的现实题材青春剧作,都能够抓住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在编剧上注重新时新地的特征。如《小别离》中对活泼的朵朵、乖巧的琴琴、桀骜不驯的小宇三人性格和友谊的展现,十分生动贴切。《少年派》在剧情和台词上也紧紧围绕高中学生的特点,如“我对你的爱如同sin的平方加cos的平方——始终如一”,“你的脑袋容量只有16G,我的是两个T”等台词,令人忍俊不禁。学生刷卡出校门的同时家长手机上就可以收到短信提示,校园运动会上古灵精怪的学生们穿起《复仇者联盟》的服装,都很符合时代特色。
  前段时间火遍荧屏的电视剧《虎妈猫爸》《小别离》,因为直击中产阶层痛点,把幼升小、小升初、学区房、教育投资、出国留学低龄化等问题直白展现出来,引起社会热议。近期播出的电视剧《少年派》则以高考作为“引爆点”,再次把中国式教育的话题拉到公众面前。《少年派》以对青春生活的鲜活捕捉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更加难得的是,它关注到高考压力、亲子沟通、陪读父母、二胎生育等话题,也得到许多家庭的共鸣。
  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11月7日至9日在乌镇召开。本届大会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20 12: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看完这帖子以后,我没有立即回复,因为我生怕我庸俗不堪的回复会玷污了这网上少有的帖子。但是我还是回复了,因为觉得如果不能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那我死也不会瞑目的! 能够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31 08: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author}是超人 看完楼主的这个帖子之后,我竟感发生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啊,这么好的帖子,如果将来我再也看不到了,那我该怎么办?那我该怎么办?直到我毫不犹豫的把楼主的这个帖子收藏了。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