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书法的地位岌岌可危,在本文中讲了书法艺术的现状和在当今社会存在的价值,以及传统传统书法艺术的意义。中图分类号:J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8-224-01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们人类文明的重要宝贵财富,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实现了从最早的实用性到后来的实用性与审美艺术性相结合的跨越。文字的书写演变成为一种艺术形式,这在世界上是及其少见的。书法不仅仅是书写文字的工具。书法艺术是美在其形,美在其意,不仅是一种外貌美,更是一种意境美。著名艺术家、哲学家熊秉明在其著作《中国书法理论体系》的封面就有这样的话:“西方艺术只有雕刻绘画,在中国却有一门书法,是处在哲学和造型艺术之间的一环。比起哲学来,它更具体,更有生活气息;比起绘画雕刻来,它更抽象,更空灵。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中国灵魂特有的园地。”书法是有精神的,活的艺术。早在晋代,卫夫人就在其《笔阵图》中对书法看做有生命的形体: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到了宋代,苏轼则加入了血、气、神:历代书家对于书法艺术是活的生命形体提出了非常多的著名理论,不胜枚举。而随着现在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网络的普及,很多人都认为书法退出历史舞台是历史的必然经过。人们更习惯于用手指敲字,而不是用手来写字,一度出现了提笔忘字的尴尬窘境。这种看法是及其片面的,认为书法只是书写文字的工具,而忽略了书法还是一门基于文字的艺术,它有自己的内涵跟价值。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虽然从古至今,技术与机器不断的在进步或发展,但是现在技术、智能机器是不能取代一切的,尤其在精神、文化等领域。随着他们的发展,这些现代文明能更好的辅助我们学习,而不是取代。中国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线条中包含了书家个人情感的变化。线条的粗细,墨色的涩润,都能表现出书家内心的情感。就如颜真卿所书《祭侄文稿》,其墨色与线条都能体现出其当时的愤怒、焦灼之情。书法的用笔用墨所组成的笔意墨象使中国的书法不仅仅成为一个单一的艺术形式,还赋予其丰富的精神、气韵和意境,这是其他手段和工具都无法代替和实现的。所以说,我们应当利用好当前的科技进步形式来更好的传播与学习中国书法艺术。当前信息数字化的普及为书法艺术的展示以及发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优秀条件,更好的普及和提高书法艺术,让更多的人们学习和欣赏书法,体会到书法艺术的美,更好的传播书法文化,是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的需求。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楷法数十字或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下笔作诗、作文,自有头头是道,汨汨其来之势,故知书道,亦足以恢扩才情,酝酿学问也。从上面这段书论来看,周星莲指出,学习书法能够养气,还能助气。安静的坐在那里写写楷书,心中矜燥之气全无。若是写写草书,按照自己的心情任意挥洒,便会焕发心中灵气。若是写诗文的时候,文采便会如滔滔江水般从心中涌出。所以说学习书法不仅能能养气,还可以酝酿学问。书法可以有助于身心发展。《黄帝内经》有云:“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学习书法可以使人可以静下来,古人云“宁静致远,静能生智”,在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确实只有静下来才可以更好的进行思考。第二,书法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博学古今。书法是一门基于汉字的艺术,是非常有内涵以及内在价值的艺术。我们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可以涉猎古今,了解中国几千年带来的优秀文化,感受中国伟大的传统优秀文化。书法艺术不仅能带给我们丰富的艺术享受,还能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艺术素质,强身益智。正如上面所说,能“酝酿学问也”。第三,书法艺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全国各地开始重视中小学的书法教育问题,充分认识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意见》指出: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古人有云:“少成若天性,习惯若自然。”书法应当从小抓起,学习书法也是一个习惯养成的过程,从小学习可以从中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信心,在学习书法时更重要的是还要排除一切杂念,可以培养人的专心、细心、耐心等优秀品质,这可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不仅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改变,就连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学生使用电脑及网络进行学习越来越普遍,因此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加强书法教育有必要从中小学开始,我们的书法艺术这一民族瑰宝才能得以延续与发展,才能将书法艺术发扬光大。[1]李鹏飞,肖占兵.审视中国书法艺术的线条美[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4).[2]卫夫人,笔阵图,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22.
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