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培训课程

[复制链接]
查看: 175|回复: 3
发表于 2020-2-18 18: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子教育”培训课程 亲子教育” 亲子教育的含义 一、两个案例 A:据报道:彤彤长得可爱又活泼,在父母的熏陶下,5 岁的彤彤立志要嫁富翁。 其父母平时与孩子交流主要以类比的方式,比如,看到路上有谁开着好车,就以此 教育女儿:“看,有钱才可以开好车,你嫁个有钱人就能开好车了,还有人替你开呢。”要 不,逛商场时,专门带女儿去看好看又贵的童装,在孩子艳羡的表情中灌输:“好看的衣服 都要花很多钱的,成为美女嫁个有钱人什么都解决了。” 父母的类比可能是一种下意识的流露: 对金钱是否决定一切, 一切围绕着金钱转是否 就能获取财富、 就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就能活得有尊严有快乐, 父母很可能没有作深入思考, 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但孩子却在无意间作了全盘接受,“金钱至上”的观念,就这样进入了 天真无邪的童心。 B:有一首儿歌很多人都不陌生,“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 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 是啊,好多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做游戏,是件很 简单也很快乐的事;不过,对于现在的孩子,连这样简单的快乐也成了一种奢侈。现在的孩 子 3 岁上幼儿园,6 岁上小学,13 岁上中学……每个年龄段上什么学都是既定的。那么,3 岁前上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家长该怎么做? 这些问题都与亲子教育有关。 二、基本定义 由于现代父母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机会和条件来接受如何教养子女的训练,只有预先 实施父母教育,提供一系列合理、有效并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协助父母教养他们的子女,这 样才能预防和减少孩子的许多适应问题的发生。 北京远大前程教育发展中心亲子教育顾问涂 光辉教授提出:“亲子”就是指家庭内部成员之间主要是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亲子 教育” 是调适这种关系而进行的对父母与孩子的培训与提升, 以促进新一代健康成长的教育。 三、必要性 有研究报告称,对学前教育每投入 1 美元,日后能够获得 7.16 美元的收益。国外追 踪研究表明,科学的学前教育因可以使儿童认知、语言、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得更好,而更 能适应小学学习、完成高中学业、就业率提高,能够自立而不需依靠社会福利,减少特殊教 育的需求和青少年犯罪,从而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家长是我们幼儿园教育工作所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 为了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孩子, 促 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我认为开展有效、有益、有趣的家园共育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家长会、家访、联系卡、家长留言等家园互动形式已 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作为人间关系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的亲子关系已越来越多地引起 人们的关注,尤其是些年轻的父母们。于是,亲子活动这种生动活泼、别具一格的教学和充 满活力的课堂,为孩子、家长和教师创造了共同活动的空间,成为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建立的 一种特殊互动、信任和交流的方式。亲子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增进了家长和孩子 的友谊, 它作为一个平台, 给孩子了一个在家长、 老师面前表现自我, 施展个人才艺的机会; 而家长们通过亲子活动的友谊平台也更加了解、贴近自己的孩子;作为我们老师,更是在活 动中得到了与家长充分的交流与沟通, 使我们家园双方都更全面地了解了孩子, 从而促进了 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如何进行亲子教育 1、 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 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朋友,要跟孩子平等(人格 上的平等)。要想达到平等必须要了解孩子的需要。 现在的家长把所有的钱、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了,甚至连工作也不做,孩子为什么却 不领情呢? 我们做过一个亲子教育观察,其中一个项目是问孩子:你妈妈疼你吗?孩子回答不 疼。妈妈真的不疼吗?其实他也知道,妈妈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他了。他的回答却是:我需 要的东西妈妈没给,妈妈给我的都是我不需要的。 那么,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呢? 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每天都要学习,不仅如此,还要承担整个社会的压力,要好 好学习,要光宗耀祖;到了学校还要为中华民族而学习,把国家责任也加在孩子的身上。 现在家长和孩子沟通的矛盾问题是学习,比如孩子学习不理想,家长就说:你为什 么就学不好?别的孩子为什么就能学好?你为什么不再努力一下?别的孩子为什么就能 更好?这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象这类问题孩子不好回答,如果孩子比较内向的 话他可能回答:我不知道,你说呢? 要求上进,这是每一个孩子的天份,一个人的本能,他不是不求上进而是缺上进的方 法,是他学习学不进去了才变成这样的。为什么有的孩子上课老是闹,不听老师讲话,捣蛋 呢?别的孩子听课是一种享受,老师讲的东西他听得非常好,而你的孩子听不懂,他就会找 点事做,让别人关注。现在有的孩子不愿意在家呆着,家长特别着急,作为家长可能这样认 为,我对你这么好,不在家里呆着,你出去干什么去啊?那家长到底对孩子了解多少,他为 什么要出走?他去干什么?他现在缺什么?他去寻找什么? 有些孩子出走,是去上网了,寻找一种心理平衡,逃避现实。现实生活当中他遇到了困 难,这些困难他自己解决不了,他只有逃避,他就去寻找一种虚拟的社会来打发自己。如果 说我们对待孩子的需要,你能够及时了解,能够满足他这些需要,这些问题就能解决。从心 理学角度来想,任何问题都是因为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了,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了,这些孩 子就不会再出现问题了。家长要做孩子的平等朋友,前提是了解孩子的需要,才能达到严格 上的平等。 2、五个方法教出“快乐”宝贝 五个方法教出“快乐” 你的孩子是什么颜色?我们问的不是他穿的衣服, 而是他的内心色彩, 现代的孩子忧 郁指数越来越高,让人担忧!如果你不希望孩子的未来是蓝色的(blue),那么从小开始, 请给他一个彩色、快乐的童年。 对于教育议题相当关心的国立阳明大学认知心理学教授洪兰表示,幼儿时期,孩子性 格、生活习惯、行为举止的奠定非常重要,一个快乐、开朗的孩子,未来就会朝着好的方向 慢慢长大,如同走在一条铺直线的铁轨上;相对的,一个从小就学习各种负面经验的孩子, 因为没有良好的学习模式及环境, 长大之后就可能会有忧郁、 暴力、 不负责任等等行为出现, 走向扭曲的人生道路。 洪兰教授也提出了许多从小教育子女的技巧, 希望父母亲们能从中找到育儿的方向。 想 要让孩子远离忧郁,拥有快乐的童年,那幺请跟着我们一起审视你的教育方式是否对了? 不要让电视教坏小孩很多父母把电视当成保姆 方法 1:不要让电视教坏小孩很多父母把电视当成保姆 只要孩子看电视可以不吵闹,就放任他去观看各种电视节目,因此,孩子很小就有机会 接触暴力、色情、恶作剧、自杀等讯息,犹如一块吸水海绵的孩子,就会吸收超乎大人想象 的错误经验。 电视与我们的生活早已是密不可分, 在我们享受电视所带给我们的快乐的同时, 您是否 知道它对您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方法 2:从小教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还小, 有些事情大一点再教不迟, 于是孩子东西乱放、 没大没小、 不知保持清洁习惯等等;或是父母什幺事都帮孩子做好,孩子只会饭来张口、茶来伸手,凡 事依赖父母。生活习惯必须从小开始教育,当父母看见不对的事情就要立即指正,孩子就会 马上学到对的经验,例如物归原位、说话礼仪、保持卫生习惯等。洪兰教授强调,白天如果 孩子交由保母或佣人照顾,到了晚上一定要将孩子带在身边,不可以 24 小时都把孩子交给 别人,因为保姆或佣人是负责照顾孩子,而不是教育你的孩子。 任性是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放任幼儿的任性,将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 因为任性的幼儿很难与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协商,他们往往随心所欲,很难作出利他(如 关心、谦让、助人、同情等)的行为。 欣赏孩子的长处, 方法 3:欣赏孩子的长处,不要挑缺点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长处,有的擅长画画、有的擅长音乐,父母不要人云亦云,看见 别的孩子什么比较好,就逼着自己的孩子去学习;此外,不要老是挑剔孩子的毛病,这样会 让孩子无所适从,甚至觉得父母处处找麻烦。当孩子做对的事情时,父母应该给予当下的肯 定,平时不需要虚情假意的过度赞美。如果看见孩子已经用心学习,父母不要特别挑缺点, 眼睛应该看见孩子拥有的 80 分,而不是去挑剔为什么少了 20 分。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应该 让孩子朝着兴趣及长项去发展,未来才能成为有自信心且快乐的人。 三岁不是定终身, 方法 4:三岁不是定终身,教育是一辈子 当父母听到育儿专家说“三岁定终身”,于是便买来各式昂贵玩具、书籍,就怕孩子 输在起跑点,甚至有的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规划学美语、参加智能启发课程等等;或是 看见别人家孩子说话比较早, 就吓得拚命教孩子说话, 深怕孩子赶不上别人。 洪兰教授强调, 教育是一辈子的, 如果父母以为“三岁就定终身”, 难道认为过了三岁就不需要再教育孩子 吗?其实所谓“三岁定终身”, 是希望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学习是从一出生就开始的。 三岁前 的婴幼儿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与关怀,只要父母能够陪在身边,胜过各种昂贵的教材。洪兰 教授建议只要抱着孩子一起阅读缯本,让他建立喜爱阅读的习惯,未来将会受用无穷。 经典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阶段, 通过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 典文化,开发其高度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 方法 5:完美主义让孩子更忧郁 有的父母会说,我的孩子真的很聪明,他只是不用心,我应该督促他做得更好;或是 认为家庭经济许可,就应该让他学音乐、学舞蹈,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他未来过得更好。为了 追求完美,父母与孩子不停地承受学习的压力。此外,有些时候也可能孩子本身是完美主义 的性格,从小就严格自我要求,竞争心强,无法接受失败。 请父母改掉完美主义的迷思,如果孩子不快乐,必须朝着父母的目标前进,而不是找 到自己的兴趣,再多的优秀换来都是痛苦的生活。父母可以给孩子接触音乐、舞蹈、美术的 环境,但应注重学习的过程是否快乐,而不是在意孩子最后有没有达到 100 分、会不会成为 音乐家。 天下父母有哪个不是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但是对孩于一定要因材施教, 不能育目去做, 特别是教育孩子时不能有虚荣心,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赶时髦,更不能给孩于制造框框,让 孩子按照定格好的“模式”去发展…… 结束语 “一对父母细心栽培孩子成了优秀的人才,可是最后这个完美主义的孩子却选择了自 杀,孕育多年的生命从此消失,失去孩子的父母,除了伤痛,什幺都没有了!”这是洪兰教 授身边朋友的真实故事,她希望所有的父母在培育孩子的同时,经常停下脚步想一想,这样 孩子是快乐的吗?我要求的会不会太多?我自己做得到吗? 而且, 最重要的是--要怎么收获就要怎么栽。 从婴幼儿阶段就与孩子保持亲密的接触 及良好的沟通习惯,这就是孩子成长最需要的情绪营养素,拥有父母关爱的孩子,人格发育 才会健全,未来才可以拿出乐观、自信的态度,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层层挑战。 3、婴儿散步好处多 运动是重要的生理刺激之一, 是系统地刺激活动感受分析器的有效方法。 大脑支配人 的各种复杂活动,又使大脑产生相应的条件反射。因此,让婴幼儿早期进行适当运动,不仅 可以锻炼机体,也能促使智力的迅速发育。 从婴儿出生开始,除给正常进食外,经常洗温水澡是他们人生的第一堂运动课。 婴儿满月后,大人即可抱孩子到室外活动----散步,每天 5—10 分钟。婴儿散步 时可改善机体的气体交换状况,使体内血氧含量增多,有助于其健康发育。 婴儿 2—4 个月时, 家长应让孩子适应四肢运动。 让婴儿平卧, 先将其两上肢交叉伸屈; 再将下肢交叉伸屈,最后上下肢同时伸屈。每一动作重复 2—3 次,锻炼肩部及腿部的肌肉。 婴儿 4—6 个月时,是孩子开始练习翻身运动的时候。家长可握住婴儿双脚,将其身体 左右翻转。婴儿翻身尚不自如时,可一手持其脚,一手持其上身帮助翻身。 婴儿 6—8 个月时,是孩子开始练习爬行运动的时期。家长在大床上,放置一些可按动 的、色彩鲜艳的玩具(带响声更好),这样一来,婴儿将探身、滚爬着去摸拿那些玩具,这 恰恰是一有益的运动,促使婴儿协调性、灵敏性得到很好的发展。 婴儿 8—10 个月时,应开始独自站立的准备运动。让婴儿俯卧,将两脚提起,再慢慢 地放下。这样重复多次,以锻炼上身及腕部力量。 婴儿 10—12 个月时,应开始步行的准备运动。让婴儿蹲着或半跪着,拉住婴儿双手, 使其立起,这样重复多次,以锻炼其下肢肌肉。 婴儿已初步能行走时,家长可按其两腋,让其跳动即锻炼各部器官的生理功能,又能增 加幼儿的欢快心理,吊挂游动彩球或彩纸条束,锻炼颈部和眼睛。同时,可用花铃棒的响 声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 值得强调的是,婴儿运动应根据不同生长时期的特点而进行,运动发展循序渐进,不可 超前。 4、语言培养中需注意的问题 发展孩子语言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家长可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形式多样地对 他进行训练。但在培养和训练过程中,提醒大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把握培养语言能力的关键期 科学研究表明,2~4 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一旦错过了关键期,就会成为心理 上的某种缺陷,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著名的“印度狼孩”就是这样。虽然辛格博士花了很 多精力去恢复其语言和人性,但仍然收效甚微。所以,家长要抓住和把握孩子学习语言的关 键期去培养他的语言能力 。 注意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现象是一个完整的信息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人们在“听”的过程中,语言仅 仅是以声音的形式存在,并作为第一信号刺激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它只是一种输入信号, 其本身并无任何意义。人们在“听懂”即理解其中含意时,它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作 为第二信号,刺激、作用于大脑听觉语言中枢。而“说”是人在思维的基础上,把自己想要 表达的意思通过发音器官输出,同时不断调整自己思维。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的。孩子在 游戏过程中自言自语, 就是孩子通过外部语言来进行思维的具体表现。 家长在培养孩子语言 能力的过程中, 要注意把语言的音形外壳与其本身的语义结合起来, 否则“鹦鹉学舌”似的 训练,不但无法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时间久了还会使他产生厌学情绪。 要有目的、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语言能力培养和训练时,往往缺乏计划性、目的性、系统性和持 久性。 一些家长在孩子呀呀学语时, 往往出于逗孩子玩的目的教他说话, 而到孩子二三岁时, 错误地认为孩子大了自然就会说话而撒手不管,以致错过了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 家长要注意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不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也不 可不闻不问。 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家庭成员的语言水平、文化修养、家庭藏书情况、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兴趣等等,都对孩 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家庭成员如果说话粗俗、词汇贫乏,必然会从负面影响 孩子。特别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父母,一定要注意提高文化素养,注意语言美,使自己的每 一句话都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典型。家长与孩子说话时,要特别注意讲究说话的艺术,为孩子 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和孩子说话时要比较慢,口齿清楚,语调温和亲切。不可用严厉 的语调对孩子说话,也不要恐吓或者在他面前讲别人的坏话。家长对孩子说话,要多用积极 鼓励性的语言,少用消极的、禁止性语言;多用提问的方式,少用命令的方式。语言对孩子 的行为有强化作用,对好的行为,父母要多讲、多鼓励。对不好的行为,要尽量避免去强化 它,最好是少议论,或是从其他角度,从积极方面去讲。 此外,父母还要注意防止孩子口吃。孩子在二三岁时容易发生口吃。父母要注意不要讥 笑孩子,或让他与别的很善辩的孩子在一起议论问题,或是与孩子抢着说话,使他想说话, 却因没有机会而心急,说话结巴,造成口吃。父母还要禁止孩子因出于好奇而去模仿口吃的 成人说话。发现孩子口吃时,切忌厉声责备,否则孩子受到刺激后着急,又会张不开口,说 话结结巴巴。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慢慢讲, 把话说清楚, 或者是换一句话, 改变他的语言习惯, 诱使他动脑筋去想好了再说。也可加强对孩子的口语训练,教孩子唱歌、讲故事,采取多种 方式锻炼他说话。 总之, 幼儿期间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 父母要把握好这个时机, 抓住一个“勤”字, 教孩子学习语言,让他多看、多听、多读、多写,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培养和训练孩子 的语言能力。 5、让孩子学会独自游戏 1 岁到 3 岁的孩子,还不能够和别的小朋友一道玩耍做游戏;自己一个人做游戏吧, 父母又不放心,担心孩子会出什么问题,只好总是跟着孩子。据有关研究表明,如果家长对 孩子的照料过度,会影响孩子自发性发展,会养成孩子的依赖性。当然,这个年龄的孩子也 并不是什么事都能按自己的想象做出来,有些事情还是要父母帮助的。 孩子养成独自做游戏的习惯, 是需要父母的帮助的,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试一试: 1、从孩子小时候起,家长就要安排好孩子游戏的时间,养成良好习惯: 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喜欢什么游戏活动, 什么时间玩, 什么时间孩子做游戏的注意力 最集中, 以便把这些时间为孩子字排独自游戏时间和游戏内容。 另外还要安排一些孩子和父 母共处的空间,这段时间必须保证,不能随意取消或拖泥带水延迟,这样,只要父母有固定 的时间陪玩, 孩子在其他时间就不会要求别人注意他, 这些时间最好能安排在每天相同的时 刻,以便养成孩子的习惯。 2、家长不要随便介入孩子的独自游戏: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家长予以方法的指导和必要的照顾, 但不是随意地介入。 有时 孩子发现了愉快的游戏而独自在玩时, 父母却认为孩子一个人玩很可怜, 或是自己有空就参 加到孩子的游戏里面,这样会夺走孩子独自游戏的乐趣,如此重复几次后,就可能便孩子刚 刚萌芽的自立能力和忍耐能力枯萎。 3、家长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孩子独自游戏的环境必须是绝对安全的, 一定要收拾好危险物品和易碎品, 收拾好硬 币、药品、纽扣等孩子能吞咽下去的物品,孩子刚开始独自做游戏的时候,家长还要暗中保 护,让孩子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充分体验独自做游戏的乐趣。 4、控制好独自游戏的时间: 孩子独自玩的时间,一般 1 岁儿童 30 分钟左右,两岁儿童一个小时左右,但在刚开始 时,时间可能稍短一些,如 10—15 分钟。如果孩子开始扔玩具或将玩具扔得很乱,这就是 玩腻了的表现,可以给孩子换一种玩具或者换一换游戏的场地。 为了让孩子能够独自游戏,家长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孩子刚开始独自游戏时,耐力很 差,家长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要对孩子大声斥骂或指责,要有耐心。一旦孩子出色地进行了 独自游戏, 一定要给予表扬, 孩子体味到独自游戏的愉快和父母的表扬就会更加积极地进行 独自游戏了。 6、儿童性格随季节变化 案例:王女士这两天被女儿弄得头疼不已,往日听话的女儿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老 是吵着不愿意去上学了,说老师对她不好,小朋友们都欺负她,在家里也经常要发小脾气, 没事时就一个人呆在屋子里,呆呆地一坐就是半天。 专家介绍说,王女士的女儿患上的是儿童季节性情感障碍,多发于春、夏两季,秋、 冬季也有许多儿童会患上,一般来说对儿童没有什么损害。 春去秋来、 季节变换本是很平常的事, 但在转变的过程中, 人体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就有必要对自己的身体机能进行调适。 因为个体差异等方面的原因, 有些儿童可能一时无法 适应,严重的就会发生儿童季节性情感障碍。 他分析认为,儿童患上季节性情感障碍,季节的转换只是诱因之一。有的儿童可能以 前就比较厌学,只是以前一直表现得不明显;或者以前听说过的鬼故事等,现在突然想起来 了,觉得特别恐怖,没有家长在身边就无法入睡。 有的儿童情绪抑郁,对事情悲观失望,整天无精打采,不爱与人交往;喜欢睡觉,早 晨很难醒来;情绪上很容易激动,动辄与人吵架;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懒得动手动脑,学 习成绩下降;时常感到头痛、胃痛等身体不适。 一般来说患上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儿童, 自身在性格上也存在一些缺陷, 个性就比较忧 郁或者胆量平时就较其他孩子要小,他们的父母在平时的教育方式上可能也存在一些问题。 当儿童患上季节性情感障碍后,家长不用太惊慌。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会持续 4 周~6 周的时间,不严重的话不用治疗,慢慢就会痊愈。但不去医院并不是可以不管,这个时候家 长应该对孩子多鼓励、多支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多陪他们晒晒太阳,对其情绪进行梳理 和积极肯定,使其早日走出季节性情感障碍的阴影。 7、小手常用 大脑聪明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人的大脑中与手指相连的神经所占的面积较大, 平时如果经常刺 激这部分神经细胞,人脑会日益发达,达到心灵手巧。 近年来,人体活动中的手指运动对脑力的影响已受到生理学家的重视,据调查,长期 学习拉提琴或弹钢琴的孩子,聪明者居多。研究还表明:习惯先用右手者,左脑更发达,称 为优势半球,它管理高级神经活动部分,偏重于语言、逻辑和计算等智力活动;而右脑则以 空间识别、几何图形、音乐等活动占优势。 当我们认识上述道理之后,就应该对儿童加强手的训练,而且开始得越早,效果越好。 婴儿一、两个月时,小手的动作并不受意识的支配,常常是胡乱摇动,碰到物体时可 出现抓握反应。这时大人可以常用手指或带柄的玩具运河触动他的小手掌,促使其抓握,每 天可以这样“训练”3—5 次。 婴儿三、四个月以后,可以用色彩鲜艳的玩具,如小彩球、彩棒等,放到孩子的眼前 和小手能够得着的地方。“引逗”其去抓、去握,训练手、眼协调的能力,促进小手运动。 婴儿五、六个月时,可开始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大人每天按摩孩子的指尖数次,并 让其自由地玩纸、翻书、双手撕纸,让孩子通过自己手指的运动使物体变形而体验到快乐。 婴儿七、八个月以后,开始教孩子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对捏物体,如从餐桌上拣起一 颗小饭粒等。并让其模仿成人伸各个手指,逐渐教会用每个手指单独曲伸、弹动。 婴儿九、十个月时,可有意识地教孩子拍手、招手、翘拇指,并开始配上相应的语言。 孩子长到周岁之后, 对手的训练应向更高层次发展, 如教其自己穿衣服, 系纽扣、 鞋带, 使用汤匙等。 再大一些, 则教他们使用筷子。 婴儿用筷子对促进大脑发育很有益处。 开始时, 可以给他们准备一双小筷子,教会用它扒、挑、夹食物。 训练儿童的双手,要持之以恒,要求父母和保育人员必须有信心和耐心。特别应该提出 的是, 在儿童步入少年乃至青年之后, 父母也不要忘记教导他们坚持经常有目的地使用双手, 多做精细动作,如编织、做针线、绣花、写字、绘画、弹琴,以及进行排球、篮球等锻炼手 指的体育活动,这样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8、亲子游戏——拍手歌 亲子游戏——拍手歌 —— 发展能力 发展语言能力 培养创造力及想像力 训练肢体协调能力 游戏方法 妈妈和宝宝边拍手,边说儿歌,并根据儿歌创造性地编一些动作: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宝宝开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宝宝梳小辫。 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宝宝去爬山。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宝宝学认字。 你拍五、我拍五,五个宝宝敲锣鼓。你拍六、我拍六,六个宝宝吃石榴。 你拍七、我拍七,七个宝宝做游戏。你拍八、我拍八,八个宝宝吹喇叭。 你拍九、我拍九,九个宝宝是朋友。你拍十、我拍十,吃饭干净不挑食。 注意事项 可以引导宝宝创编自己的儿歌, 更换拍手儿歌的内容, 以达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18 18: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author},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把这个帖子顶上去这件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4 14: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巫山行云,长江流水更难以比拟大师的文才!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14 04: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楼主{author}的几句话虽然简单,却概括扼要,一语道出了我们苦想多年的而不可得答案的几个重大问题的根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