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旁边的一个家长,一会儿怕锯子伤到孩子,“你别拿锯子,这个爸爸来”,一会儿“这个你拼不好,拿来我帮你”,孩子说“我想自己来”,还被骂了,“说了危险,伤到手怎么办”,然后一把从孩子手中抢了过来,孩子就全程坐着放空。
我们要给孩子自由,一个有底线的自由,让孩子知道,他既是独立自主的,同时又是安全的。既要“懒”得帮他,也要在他搞砸事情时积极帮他,这样孩子才敢于去冒险尝试,才敢于去承担责任。(配图均源自网络,侵删)
中国的父母在替自己的孩子包办一切上,估计全世界之内都罕有敌手。“宝贝饿不饿、渴不渴?”、“快起床,妈妈给你穿衣服”、“放下,妈妈喂你吃”,这些话语是中国家长经常对孩子说的话。
美媒曾报道一篇文章“中国孩子成被挟持一代 九成学生想当干部”,文中就批评道中国孩子的个性映照着家长们的偏狭和短视,孩子更像是“被挟持的一代”。
有些孩子胆子小似乎是从小就开始有的,主要表现有:环境适应不好,不主动参与群体,碰倒困难容易退缩或逃避,爱哭不自信、怕黑等等。
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不仅仅是做父母,人生的许多时刻都应该懂得进退。”
直到家长都做完拿给孩子,但孩子已经失去原有的兴奋和高兴了。这不是个例,家长们好像都习惯了,这个你不行,我来,这个你做不好,我来。
现在孩子在家里上网课,很多妈妈为了孩子的课程和作业不断地催促孩子,该起床了,该写作业了,孩子们往往不喜欢妈妈催促,他们觉得即使自己写不完作业,起床起晚了,也是自己的事,并不需要妈妈来负这个责任。
育儿,简简单单两个字,却让很多爸爸妈妈是操碎了心。在孩子的教育和抚养上,很多人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为了孩子他们愿意付出所有。
但是并不是说付出了,就一定有良性导向,关键还是得看方法,就像有时候,亲子教育中的适当偷懒比过分勤奋更加有用。
身体虽然受点儿小伤,但是心理会无比强大,长大后抗挫折能力强。当然,妈妈平时要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马虎不得,比如不能触摸危险性物品,不去危险的地方等等,这是原则性问题。
孩子最不喜欢听父母唠叨,你说一遍就能记住,说多了就烦,听不进去,或者戴上耳机不听以示抗议,这是孩子某一阶段特有的心理。沉默是金,不唠叨是一种无言的态度,孩子耳根清净,妈妈也不浪费口舌,双方少了摩擦和争吵,皆大欢喜。
这类孩子容易自我过多限制和受情绪的干扰,在社会活动或生活中,孩子会直接表示拒绝或逃避,从而限制了孩子能力的提升和锻炼。
孩子从小到大,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磕磕碰碰,需要保护但不能过度保护。比如孩子学骑自行车,学轮滑等活动,妈妈可以告诉孩子需要掌握哪些要领,要小心避免伤害,同时告诉孩子摔跤也是正常的,鼓励孩子跌倒后自己勇敢地爬起来。
暑假带侄子去参加一个木工活动,到场的有10来个孩子,都是6-10岁的孩子。专业老师指导孩子们从锯木头开始,然后拼接成小车,最后上颜色。
这其实是孩子有思想成熟、独立意识强的表现,妈妈正好可以省省心,偷个懒,让孩子自主安排,反而学习效果更好。孩子从小不依赖父母,独立意识强,长大后能成大器。
殊不知这会导致孩子依赖性强,没有安全感,独立自理能力差。因为孩子什么都不用操心,不用主动去解决问题,也没有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机会,必然独立自理能力差,那么一离开家长,到集体环境中,自然觉得什么都不会了。
家长要相信孩子可以自己成长,可以一天天进步,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最好的方式是教孩子方法,让孩子自己试着做,增强孩子对生活的掌控感和自信心,让他知道“这是你的事情,我不能帮你做,但我相信你能做好”。我们可以“懒”一点。
公园里,一群孩子跑来跑去,一会儿玩抓人游戏,一会儿抢着玩玩滑滑梯,只有一个瘦小的男孩子静静地站在一边,“快来,小宇”,小伙伴们向他招手,但他却只是摇头。他并不是不喜欢玩,从他那目不转睛的眼神就能看得出来,这孩子很乖。
家长要知道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开始与父母分离了。第一次离开妈妈的怀抱爬行、第一次去幼儿园、第一次离家上大学……龙应台曾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所以家长应该做的是放手,适时地做个“懒”家长吧。
但就是太内向了,平时举办班级活动的时候也一样,感觉没有孩子应该有的朝气。这样的孩子,家长是要引起注意的。内向的孩子大部分都伴随着胆子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