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密州期间“超然物外”的书法艺术

[复制链接]
查看: 120|回复: 2
发表于 2020-9-27 00: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晚年的苏轼喜好《兰亭序》,书风萧散开畅;中年进修颜鲁公,书风一变为雄强率性,并构成“尚意”书风。就在他知密州几年之后,苏轼才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灾难——乌台诗案,他的世界观发生了改变,书风也随之改变。从这篇《超然台记》的拓片中能够看出,其笔画相对来说粗细变化还不长短常较着,还有二王的结体踪迹,字体布局比较同一整饬,没有闪现出中期书法字形变化丰硕、进修颜体敦朴雄强的艺术特点。
  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为贫?何者为富?何者为美?何者为陋?或糠霰而瓠肥,或粱肉而墨瘦。何侯方丈,庾郎三九。较丰约于梦寐,卒同归于一朽。吾方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
  现存的苏轼此贴拓片保具有诸城市博物馆里,为清康熙年间诸城知县罗廷璋从头刻石的拓片,从中我们能够看出他此时的书法以及起头由晚期向中期改变。
  这种豪宕是苏轼来到密州之后才慢慢构成的。他当了三年杭州通判之后,自动向朝廷申请来到了密州(今山东诸诚)。缘由十分简单而纯粹,他想取独一的弟弟苏辙离得近一些,此时苏辙正在齐州(今山东济南)当官,几年不见的兄弟终究无机会沉逢了。
  这是苏轼其时所写的《后杞菊赋》提到的惨状:堂堂一位太守大人,竟然到城外查找杞菊来充饥,如许艰辛的前提其实是超出了他本来的想象。但是如许的场合排场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善的,于是他在忙碌的公务工做中逐步改变了本人的心态他修起了一座“超然台”。这座土台本来是其时诸城西北墙上的一座年久失修的“废台”,苏轼给它扩建整修而成,他弟弟苏辙依据《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辞意,定名为“超然”。苏轼在《超然台记》里写道:“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能够醉,果蔬菜木,皆能够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这个时候的苏轼已经可以或许随时顺应不一样的外界情况,能天然地找出躲藏此中的欢愉。这种节制无限愿望的能力,就是所谓的“超然物外”。
  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秋天,38岁的苏轼垂头丧气,在密州打猎写下了这首传播千年的文句。随后他给老友写信说:“近却颇做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做得一阕,令东州怯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伐鼓认为节,颇壮丽也。”。
  “老汉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左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在密州期间的书法做品不多,首推的就是《超然台记》。苏轼写完这篇《超然台记》之后立即命人刻石置于台上,虽然遭受过“乌台诗案”期间,碑刻乃至保管下来了。比及他在元丰八年再次路过超然台时,他还提到“超然置酒寻旧迹,另有诗赋镵坚顽”,可惜的是至少在元大德四年(1300年)之前,这块石刻已经由于损坏而沉刻过一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9 00: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请原谅我的自私!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楼主您帖子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够的,都是虚伪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您的帖子太好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30 23: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LZ{author}真是人才 逐句地看完这个帖子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震撼啊!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帖子!我纵横网络bbs多年,自以为再也不会有任何帖子能打动我,没想到今天看到了如此精妙绝伦的这样一篇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