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宾虹是早学晚熟的画家。从6岁开始学画及至晚年高寿,勤奋过人,锲而不舍,数十年如一日。既是早学,又是学到老。他的所谓“晚熟”,当在他75岁以后,他的熟,不只在技巧上见出他的地道功夫,主要在于他的造化。心中有真山真水,体现在他的神奇变法。
网易讯(秦帅)黄宾虹是近现代的山水画大家。他被尊为大家,这是由于他有至深的学养,在艺术上有独特的创造。黄宾虹是早学晚熟的画家。从6岁开始学画及至晚年高寿,勤奋过人,锲而不舍,数十年如一日。既是早学,又是学到老。他的所谓“晚熟”,当在他75岁以后,他的熟,不只在技巧上见出他的地道功夫,主要在于他的造化。心中有真山真水,体现在他的神奇变法。
本文将就他在山水画上的晚熟,试作阐释。
黄宾虹的“熟”,就其笔墨论,曾有两次。第一次为50岁至70岁。这时的熟,熟在他对传统山水的了解,熟在对古画的临写。所以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几乎笔笔有出处,点点有来,以至他的章法,有人评为是一种“麓台体”,也即是“白宾虹”时期;第二次熟是在80岁至其谢世。正是“由熟而”的“熟”,如有的评者认为“黄宾老的画,出现老面孔,所画不像过去,愈画愈密,愈画愈厚,愈画愈墨”,也即是“黑宾虹”时期。
“黑宾虹”,就是黄宾虹晚熟山水画的特色。这种黑,直接关系到他在用墨上的变法。
黄宾虹在论画中提出墨法有多种,即所谓“七墨”----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渍墨法、积墨法、焦墨法和宿墨法。黄宾虹在运用时,比较出众的,一是破墨法,包括淡破浓,浓破淡,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二是渍墨法,积墨法和宿墨法。关于破墨法,宋代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提到,落墨要,虽破而严整,要雄奇磊落,达到凹深凸浅的变化。就是说,要浓淡互破,有离离奇奇的效果。破墨法中的淡破浓是先画浓而后破之以淡,浓破淡则反之,水破墨是先画墨,而后破之以水,墨破水则反之。又有墨破色与色破墨,方法如上述,但是它的变化较多,因为色彩有多种,如墨破花青与墨破胭脂便不同。这种种破墨法。运用之时,都不可刻板行事,黄宾虹画起来。固然都有,却又是随机应变。一忽儿在这里浓破淡,一忽儿又以那里淡破浓。或者是,这里色破墨,那里却又是墨破水,全都根据画面的实际,反复使用,交叉使用。黄宾虹在《画法要旨》中还提到,“破墨法是在纸上以浓墨渗破淡墨,或以淡墨渗破浓墨,直笔以横笔渗破之,横笔则以直笔渗破之,均于将干未干时行之。利用其水分之自然渗化”。说明破墨法,除浓淡变化外,用笔的不同方向,也影响到破墨的效果。
至于渍墨、积墨和宿墨,这是黄宾虹晚年所常用的。虽然在黄宾虹早期的著作里,把渍墨作为积墨,但是到了晚年,他把渍墨与积墨完全区别开了。按照他的说法,渍墨入画,往往墨泽浓黑而四边淡化开,得自然的圆晕,而笔迹墨痕,又跃然纸上,所以古代画家画大浑点、圆笔点、侧笔点、胡椒点,多用渍墨法点之,墨是以浓淡墨层层皴染,正如他在《秋山图》中所题云:唐宋人画,积累千百遍而成,层层深染,有条不紊。他画的《山居晓望图》可谓他的积墨、渍墨画法的代表作。至于宿墨;通常称之为隔宿之墨,即非新磨之墨。黄宾虹的习惯,素不洗砚台,所以他的砚边多宿墨;此外,他还以上好之松烟的旧墨,泡在一个墨匣或墨罐里,也作为宿墨来使用。这些宿墨黑极了,画来悦如青绿设色。宿墨画时不觉其黑,及至干时,笔笔分明,稍有败笔,无遗。不善用此,枯硬,极其丑恶,所以一般画家不敢多用。用宿墨作画,画时用笔容不得拖、涂、抹,必须笔笔落上去,落的妙时,尤见画面十足。黄宾虹说:“画用宿墨,其胸次必先有寂静高洁之观,而后以幽淡天真出之”。近年见国内和地区的黄宾虹赝品,不要说马脚露在宿墨的败笔上,其作品的墨色,一看便知道并非出于虹庐的画室。去年,《龙语--文物艺术》要我给他们写一篇《黄宾虹山水辨》,我就提到了黄宾虹晚年有自备的松烟旧墨和宿墨画法,希望鉴定黄宾虹晚年之作,多加注意。关于运用宿墨法,有时还起黑白的强烈对比的作用,甚至还使其在墨墨黑黑中见黑,黑中见亮,成为一种具有特殊效果的“亮墨”。黄宾虹画黄山、九华山、雁荡山,常常运用宿墨、亮墨来表现。对亮墨,他在《九十杂述》中有一段话:“墨为黑色,故呼之为墨黑。用之得当,变黑为亮,可称之为亮墨”。他又说:“每于画中之浓黑处,再积染一层墨,或点之以极浓宿墨,干后,此处极墨,与白处对照,尤见其黑,是为亮墨。亮墨妙用,一局画之或可赖之而焕发”。他的这种说法,是他对用墨的特别体会,前人是没有提到过的。
总之,黄宾虹用墨,确是达到神妙的化境,正如石涛所说:“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