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媒网-鲁北晚报讯 “赵对俺村的好可不光是这一条条笔直的柏油。”在滨城区三河湖镇高北营村,一提到市派“第一”民,村民们纷纷夸赞。一纵七横2000米柏油、6290米砖铺的巷道彻底改变了村民十几年来“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出行状态;修排水沟、建广场、搞绿化、清理“三大堆”、建办公室、配农家书屋、组建广场舞队伍、电网……
2014年4月底,民来到村里听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村里族矛盾尖锐、涣散,村“两委”班子近乎于“瘫痪”状态。这对初来乍到的民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他走访每一个农户熟悉情况,逐户建立了户情档案;帮助本单位10名干部联系帮扶该村135户群众,实现了干部联户全覆盖;建好健全村“两委”班子;开班子会和村群众代表会议,统一思想;带领村民代表、外出学习,解放思想,开拓眼界;积极向派出单位汇报,争取单位领导的支持,协调高标准农田治理项目,跑有关单位协调农村电网升级、村硬化、办公室建设等帮扶项目。
时间已经过去2个多月,表面上民没干多少“实事”,但在他的脑子里已经有了自己的帮扶工作打算。下定决心,首先急群众所急,解决眼前急需的困难和问题,“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真正得实惠是关键,绝不干面子工程!”
其实,自打进村的第一天起民就想把村里的修一下。之所以迟迟没动工,一是没有凑齐资金,另一个原因就是为清理道规划上的障碍发愁。召集村两委、村民代表、开会后,村党支部高国庆随即在大喇叭上宣布了修的消息,顺便提了提为修清理障碍发愁的事。
第二天一大早,民被街上的景象惊呆了,原来村民们听说要修,非常兴奋,男女老少齐上阵自家的门前房后。仅仅不到5天时间村民们就把妨碍修的树木、残墙等障碍清理干净了。“那一刻,我心里滚烫!”民说。
民真正融入群众源于一把钢镐。有一次,民在街上遇到一位老大爷,在用钢镐劈树根做柴火用。他热情地和老人家打招呼,也许是没听清楚,老人家爱答不理的。民停下来说:“老人家我也是农村孩子,这活我小时候就干过,我来帮您。”老人听了非常惊讶地说,“这活你也会干?我以为你们干部光会蹲办公室呢。”民拿起钢镐,一会就把柴劈好了,老人很高兴,主动和他拉起了家常。“驻村干部首先要先学农村话、干农村活,实实在在、放低姿态,不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民说。
驻村一年多来,他不光让“家”里实现了“四化五覆盖”,也让“洼”里的1400亩耕地成为旱能浇涝能排、沟渠桥涵闸配套的高标准农田,新建的扬水泵站把水抽进衬砌渠就直接流到村民的庄稼地,每亩节约浇地成本十几块钱。生产由土变成了砂石,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条件,群众人均增收千余元。落户泰裕麦业优质麦育种项目800亩,群众每亩增收200多元、村集体增收1.5万多元;依托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工作建成2个专业合作社高北营综合服务社和金水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增收1.7万多元,从而实现了群众增收,村集体有收入……
现在走在村里的大街上,里非常自豪,起初对他“爱答不理”的一些村动给他送饭送菜,把家里的“土特产”给他捎上,还执意邀请民到家里“拉呱喝汤”。
通 讯 员 胡德民晚报记者 纪方方
责任编辑: 李肖(编辑部)(记者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