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十大好书”上榜作家专访

[复制链接]
查看: 206|回复: 6
发表于 2016-1-21 20: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年度十大好书上榜作家
  专访
  李银河:
  没有人是完全没有才华的。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一个人活着,总是要做事的吧。哪怕是善于做菜、爱跑步,都可以做出不一样的东西来。
  迟子建:
  我认为,只要人类对艺术有渴望,文学依然有其空间。现在很多人会说文学已死,纸媒必然会被代替,等等。我觉得不见得是这样,、书都有其美妙之处,是电子的东西无法替代的,汉字在自然的光影之下,是如此的妥帖,它让我们闻到生活的气息。我认为,和文学永远有它们的空间。
  裘山山:
  写作中,我不断意识到,这段经历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不仅仅属于我们那一代人。它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是不应该被忘记的那段历史的一部分。由于岁月的流逝,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竟然在渐渐淡去,渐渐消褪,这令我紧张和不安。可以说,从来没有一部作品像这部作品这样让我有责任感,我一再对自己说,必须写出来,必须留下来。
  李银河:
  首推自传,剖析
  63年的人生苦乐,酿成“采蜜哲学”
  作为一名被冠以“先锋女权主义知识”头衔的学者,李银河多次“语出惊人”,影响着当下中国女性和同性恋者的生活,也因此经常成为话语漩涡的中心而被标签化。2012年,李银河从中国社科院退休,隐居乡间和海滨,把今后的人生交给看书和写作,并将自己对社会、爱情、人生及等命题的思考记录到《采蜜记》中。
  在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中,主人公拉赫美托夫这样一条“精华”原则:读最好的书,交最好的朋友。李银河说,这了她。
  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大多历经较多,回忆多苦楚。但李银河回忆起在兵团高强度的劳动,就像一个小女孩讲述春游的故事。丈夫王小波在盛年去世,留下巨大的身后名。痛苦之余,李银河在多篇文章中,对这段美好的姻缘,表达了最诚挚的,“在他一生最重要的时间,他的爱都只给了我一个人。我这一生仅仅因为得到了他的爱就足够了,无论我又遇到什么样的痛苦,小波从年轻时代起就给了我的这份至死不渝的爱就是我最好的报酬。我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了。”
  李银河说,她的人生,善于从各种事件和状况中采撷出蜜来。“如花丛,我只是从中采撷一点点精华,对其他的一切不去理睬。一生只有短暂的几十年,要好好享用自己的生命。奔放,。人生不管是痛苦还是快乐,我们都可以在其中采集,就算是苦中也有精华。”这被她总结为“采蜜哲学”。
  在李银河的自传《采蜜记》,除了回忆自己当年知青下乡的往事,读书、留学,与王小波相恋、结婚,与同侠、儿子壮壮一家三口的故事;作为中国第一个文科博士后流动站的第一个博士后,她讲述自己同性恋研究的缘起及农村调查、虐恋亚文化和性的问题,同时透露研究和写作的冲动全部都追溯到她对虐恋的关注。
  褪去赋予的各类标签,李银河是一位谦和温柔并内心世界极为丰富的女人。诚如出版人金波在推荐中所说:“我从未见过一个像她这个年纪的人,还这么天真、羞涩、质朴。在电话中与李银河对话,可以听到她声音温柔,对记者的提问有问必答,甚有耐心。遇到有意思的话题,还会温和地笑出声来。李银河说,50岁时就有人劝自己写本自传,而腼腆害羞的她一直,认为自己并未参与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自然不值得写。直到看到了诺贝尔文学得主、奥地利作家埃利亚斯·卡内蒂的自传《获救之舌》,才改变了想法,‘原来普通人的生活也是可以写的。’”
  李银河接受《当代书评》专访:
  “我学不来王小波,我写的东西,是自己灵魂的模样”
  《当代书评》:您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是有激励年轻人勇于追求人生的初衷吗?
  李银河:我的目标不是激励别人,主要是记录自己。虽然我不是什么英雄人物,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依然有很多值得记录的往事。
  《当代书评》:王小波的文章有高度鲜明的个人风格。作为一个特长在做学问、写论文的学者,您对自己的文字有怎样的自信?
  李银河:坦白说,我个人还是更偏于。这几年我开始写小说。作家冯唐看了以后说写得“轻松简要”,“带有论文味。”不过,恐怕我还是有一点自己的文字风格的。比如说,别人请我写个书的序言或者推荐信什么的,他们考虑到我时间有限,就要先给我起草个草稿,我看了以后感觉太别扭了。一看就知道,这种风格的文字,绝对不能出自李银河之手。可见我对文字还常挑剔、的,对一些陈词滥调不能。
  《当代书评》:您觉得能从王小波那里学习一些文学写作的养分吗?他的文风,对您能不能形成?
  李银河:我学不来王小波。一个人写出来的东西,是他自己灵魂的模样。我不是他,我写出来的文字,是我的灵魂的模样。如果说真有文学的影响,我得说是我从20多岁开始读的世界文学大师。那是我刚从兵团回到,上不了户口。闲了半年,我就结结实实读了半年世界名著。
  《当代书评》:写小说跟写论文获得的快感,差别很大吗?李银河:做研究,写专著,毕竟需要条分缕析。小说写的是故事、人、情感。写学术文章也不是完全没有乐趣,但实话说,还是写小说更有趣些。当然,我写小说很多都是与我做的研究有关。截至目前,我写的小说,只有一个主题:虐恋。而这个概念,是我做的“虐恋亚文化”有关。
  《当代书评》:接下来有什么写作、出版计划?李银河:我将在2016年的情人节,出版我的3卷本中短篇小说集《黑骑士的王国》。一般恋爱对象,都被描述为“白马王子”,但是在虐恋中,主人公一般是王子、黑骑士。这是我这么多年来写虐恋小说的一个累积。另外,我还写了一部长篇,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出版计划。
  《当代书评》:不少年轻人从您敢于追求自己生活的例子中获得榜样的力量。但现实生活中,他们未必有您的才华。您怎么看?
  李银河:没有人是完全没有才华的。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一个人活着,总是要做事的吧。哪怕是善于做菜、爱跑步,都可以做出不一样的东西来。
  迟子建:
  北极村长大的东北女作家
  用文学献给已故爱人一篇“悼词”
  见过迟子建的人,都能清晰感受到,她身上的那种让人遗忘其真实年龄的年轻气质。干净年轻的容貌,让人想到“驻颜有术”、“冻龄”这些词。读过迟子建的作品,了解过她的人生经历,就不难理解这并不奇怪:她生活在冰天雪地的中国最北部漠河,晶莹的地理,加上文学对她的。
  华西都市报记者将这种印象传达给迟子建,她是这样回答的:“我毕竟已经年过半百了,40岁时‘白发暗生’,现在是‘白发丛生’,面庞当然不年轻了。虽说不年轻了,但您形容我面貌所用的‘干净’一词,令人。‘干净’是可以在皱纹里呈现的,这种干净的气质,我希望拥有一生。”
  虽然容颜不老,但迟子建的文字却越来越老到。有着“大兴安岭文学代言人”美誉的迟子建,笔下的中国北方乡村的文学图景让人印象深刻。2015年,她推出的长篇力作《群山之巅》,备受称赞。
  这部小说宛如一幅东北小镇的风俗画,讲述了中国北方苍茫的龙山之翼的小镇上,各种身世性情迥异的物在滚滚中的浮沉。迟子建说:“我小时候住在中国北方的小村子里,叫北极村,这里的冬天总是过不完,这里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大自然的壮丽了我。”
  迟子建的文风沉静婉约,描写细腻生动,精妙的语言中透着一种淡淡的伤怀之美。她对文学有一种朴实的。她曾经在科技大学、浸会大学当驻校作家。虽然商业化痕迹很重,但她看到街角的小书店,“就像顽强的草一样,生命力很旺盛。我认为,只要人类对艺术有渴望,文学依然有其空间。现在很多人会说文学已死,纸媒必然会被代替,等等。我觉得不见得是这样,、书都有其美妙之处,是电子的东西无法替代的,汉字在自然的光影之下,是如此的妥帖,它让我们闻到生活的气息。我认为,和文学永远有它们的空间。”
  迟子建接受《当代书评》专访:
  “读者是作家最中肯的家”
  《当代书评》:您的小说《群山之巅》,受到读者和专业书评人的普遍认可,入选2015“十大好书”榜。对读者,您是怎样的心情?
  迟子建:感谢读者。没有读者,文学失去打量,也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进步。普者是作家最中肯的家,他们对待作家作品,没有功利色彩,好与不好,全凭他们的直觉,所以我非常看重读者的意见。
  《当代书评》:您曾多次表达,写作几乎是您的生命。作为一个对写作痴爱、创作力旺盛的作家,您是如何做一个读者的?比如如何选择阅读对象,对阅读有怎样的情感,又有着怎样特别的阅读记忆?
  迟子建:如果没有书籍的陪伴,等于是在无光的世界里穿行,茫然无措。如果不阅读,就像人缺乏食物一样,会有饥饿感。我在大兴安岭师专读书时,开始大量阅读,30多年,受益良多。我选择的读书对象,很少是潮流中的书籍,也就是说,我偏爱经典书,对时髦读物总是心怀。除文学类书籍,我还喜欢读历史,自然类的书籍。它们让我看到了。
  《当代书评》:对比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很多人认为,当下人们的阅读深度和专注度都在下降。您的观察体会是怎样的?对阅读的意义,在您看来,是什么?
  迟子建:我想,是因为快节奏的生活,以及人们了解世界的载体发生了改变,使得人们对书籍的热情,不如往昔。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好的阅读,可以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可以给人立于世界的勇气和,放弃阅读,等于把自己的心灵世界交于荒漠。
  《当代书评》:将阅读的内容,为自己的素养,甚至是创作的养分,并不是人人能做到的。您能分享您的经验吗?
  迟子建:我有3部长篇小说《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和《白雪乌鸦》,都是与历史相关的。准备这样的长篇,必须大量阅读收集到的史料。如何消化书籍,就要看个人能力了。但是对书籍的判断和甄别能力,必须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读书可以杂一点,避免“营养失衡”。
  《当代书评》:写长篇小说是一件需要体力的事情。您曾经说,一度还因为长时间写作而导致身体不适,让家人非常担心。现在的您,身体状况如何?
  迟子建:加强锻炼,身体好多了,谢谢关心我的读者和朋友。年底了,祝大家新年好。
  裘山山:
  荒诞岁月里的人情暖火
  她用小说回忆50年前的“少女时代”
  童年的记忆,总是影响一个人一生。成都女作家裘山山的童年,是在一段运河边度过的,而且正赶上一段50岁以上的中国人都无法淡忘的特殊年代。多年后,她开始以小说的形式写自己的童年。
  她以梦和回忆为切入口,从一个天真幼稚的8岁女孩桃树的视角和感受,讲述了桃树的无常青春及其一家的坎坷命运。小说委婉从容地叙述了时代的惶惑脆弱以及生命顽强,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生活世相,凸显了的本性。
  作品以双重视角展开,童年视角叙述特殊时代给一群儿童带来的复杂体验:停课的开心,耳闻目睹的惊心,无奈喜爱的老师的内疚与,不知如何分辨的茫然等等……8岁的运河,有快乐,有温馨,有喧闹,有疯狂,有荒诞,有惊惧,更有无处不在的恶俗。
  2015年,裘山山的长篇小说《河之影》出版面世。没有过多宣传,像一个美好的秘密在流传。小说散发一种特别的气质,让人好像看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女孩,慢慢显影。
  裘山山的文字流畅简洁,如行云流水,似一幅技法娴熟的版画长卷。小说中一个少女的成长记忆,可感的时代,带有自传的色彩。裘山山直言:“这是一部以真实历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我甚至不能否认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我的亲历。”
  裘山山接受《当代书评》专访:
  “必须写出来,必须留下来”
  《当代书评》:《河之影》里表达的时代气息、成长背景、内心经验,是不是有您的成长影子?
  裘山山:谢谢你的阅读,你说得非常对。这是一部以真实历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我甚至不能否认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我的亲历。我的童年就是在运河边度过的,而且正赶上一段50岁以上的中国人都无法淡忘的特殊年代。
  《当代书评》:谈谈这部小说的创作缘起吧。裘山山:正式开始写作《河之影》是2013年秋天,但是想写却是在20年前。几次开头,几次放下,写得非常。但我怎么也不了它。对我而言,那条河不仅仅流淌在8岁,而是一直流淌到今天。写作中,我不断意识到,这段经历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不仅仅属于我们那一代人。它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是不应该被忘记的那段历史的一部分。由于岁月的流逝,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竟然在渐渐淡去,渐渐消褪,这令我紧张和不安。可以说,从来没有一部作品像这部作品这样让我有责任感,我一再对自己说,必须写出来,必须留下来。
  《当代书评》:虽然题材比较沉重,但这个小说文本读起来并不,反而有一种成长的温情。
  裘山山:我对自己的叙述定位是:客观,真实,冷静。不,不渲染。因为那段特殊的年代,在我童年的眼里,更多的是荒诞,,滑稽,然后才是,可憎。所以,我尽力写出那场的中依然存在的人性和温情,父母之爱,邻里之谊,师生之情,和小伙伴们青梅竹马的快乐。本书写作完成后,我感到最大的遗憾是,对那段历史的梳理和反思还远远不够。也许对作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呈现。
  《当代书评》:这部小说的文笔很温和优美。这应该体现出了您独特的美学追求。
  裘山山:你说的这一特点,一方面是和我的写作追求有关,另一方面也确实是我性格的体现。我不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在写作上一直追求冷静朴素的表述,尤其是这样一本小说,更不可能去铺张渲染或者调侃。小说的结构是以和回忆为切口的,就更应该有一种冷静平和的基调。写的时候,我常常逐字逐句反复推敲,就是希望在好故事的基础上,再有一个好的文本,以不读者的阅读。
  《当代书评》:您现在都喜欢阅读什么?
  裘山山:说到阅读,我也是有变化的。年轻的时候为了吸取营养,大量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带有学习的目的。这些年,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量开始减少,慢慢变成了兴趣爱好,按自己的偏好阅读,比如侦探小说,或者一些比较杂的社会书籍,心理学方面的,历史方面的。但阅读的习惯始终保持着。《当代书评》:都说当下人们的阅读深度和专注度都在下降。您有怎样的体会?
  裘山山:当下的阅读和过去相比,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是静下来读书变得不容易了,另一个是阅读大部头更加不容易。通常会读一些和短文,读一些轻松的文字。但我觉得只要能保持阅读,能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和,就是好的。比如微信上有些文章,也是相当不错的。还比如一些听书软件上的脱口秀也是很不错的,比如东吴,还有晓松奇谈。只要你读的时候或者听的时候带着自己的思考,就会有收获。当然,作为一个作家,我还是希望看到人们能安安静静地捧读一本书。
  《当代书评》:您的这本书位列2015年“十大好书”之列,如果让您对读者说点什么,您会说什么?
  裘山山:这本书出版后,我一直很担心。因为毕竟是写的是40多年前差不多半个世纪前的历史,我怕今天的年轻读者没有兴趣。后来得知有很多年轻读者感兴趣并且喜欢,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谢谢你们。愿你们在阅读中记住并反思这段历史,它是真实的,真实得。让我们记住并在不断的中未来。 本版采写华西都市报记者绘图/姜宣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9 18: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楼主{author}的几句话虽然简单,却概括扼要,一语道出了我们苦想多年的而不可得答案的几个重大问题的根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7 19: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author}很好哦 晴天霹雳,醍醐灌顶或许不足以形容大师文章的万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3 18: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逐行逐句地看完此帖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压抑的喜悦,震动了整个生命!怎会有如此精妙绝伦的好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 00: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看完这帖子以后,我没有立即回复,因为我生怕我庸俗不堪的回复会玷污了这网上少有的帖子。但是我还是回复了,因为觉得如果不能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那我死也不会瞑目的! 能够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21 03: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楼主的帖子,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楼主那种裂纸欲出的大手笔,竟使我忍不住一次次的翻开楼主的帖子,每看一次,赞赏之情就激长数分,我总在想,是否有神灵活在它灵秀的外表下,以至能使人三月不知肉味,使人有余音穿梁,三日不绝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3 00: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author}的帖子,就好比黑暗中刺裂夜空的闪电,又好比撕开乌云的阳光,一瞬间就让我如饮甘露,让我明白了永恒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存在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