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养生之道--健康·糊口--人民网

[复制链接]
查看: 30|回复: 1
发表于 2023-8-26 22: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养生方面,荀子首先很是看沉自我,提出“沉己役物”之说,大意为:在表情愉悦的形态下,一切事物城市显得极不寻常,能够用色彩养目、声音养耳、食羹养口、衣履养体、衣物养形。就算在俭朴淡泊之中,也能达到养乐、养名之目的。又从珍爱生命的立场出发,认为人生去世,必然要懂得爱惜,善待本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地让一切外物都能为我所用,从而实现其“贵身”“养身”“全生”“尽年”等。但另一方面,也要留意不能反其道而行,防止被身外之物所累。体此刻现实傍边就是,我们要准确对待物质和愿望的关系。如荀子所说:“其求物也,养生也?粥寿也?”之所以要借助于物质,目的在于养生健体,而并不是出卖生命。
  取“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天道观相对应,荀子又提出了如下准确处置人取天然关系的准绳:“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以此奉劝人们,无论在治国还是在养生方面,都要积极应对、自动做为。所谓养备,就是将给养预备充沛,具体来说以下方面:“刍豢稻梁,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雕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钟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疏房檖貌,越席床第几筵,所以养体也。”而博大精深的大天然,也无时无刻,为人类提供了上述很多赖以生存的物质储蓄。大天然尚且如此,做为人类,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操纵这些便当的要素呢。同时,荀子也强调要做到“动时”,即当令、适度的活动熬炼。反之,如果忽略了这两个养生的基本方面,就会拔苗助长,导致“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的不良后果。而从现代养生学的角度来看,饮食得当,动静结合,也确实是人们的方式。
  荀子并没有被当时极度盛行的“顺天知命”的思想而束缚和迷惑。他认为世界上既没有什么既定的天命,也没有一种超然物外的力量和神奇意志能够安排一切。在现实中,我们要“明于天人之分”,把命运之神,牢牢控制在本人手中。在大天然面前,要充实阐扬人类本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面对。特别是在养生方面,更不能消沉懒惰,束手待毙。应从饮食、起居、熬炼等诸多方面入手,养成优良的糊口习惯,力争“度百岁乃去”。在当不时代布景下,荀子能有如此认知,实属不易。
  强调物质养形的同时,荀子也很是注沉内在心气之培育。在《致士》篇中,他提到了“得众动天,好心延年”的说法。意义是说,得到公众的承认,就能打动上天,有了欢愉的心境,就能益寿延年。进而,又在《修身》篇中,细致具体地表达了他的“治气养生之术”,血气刚烈,则柔之以和谐;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怯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当,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泛博;卑湿沉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刦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炤之以祸灾;笨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不难看出,其养心治气之术的核心仍然遵照儒家一贯对峙和倡导的中庸安然平静之观。只不外荀子在此根本上,又提出了通过礼乐和学思,来完善人格、修身养性的主意,从而显得更具操做性,也更为切实可行。
MAIN201611221500185231210438611.jpg
  养生离不开养心,那么在现实糊口中,怎样做才能让内心达到完满的抱负之境地呢。荀子在《解蔽》篇中指出:“人何故晓得?曰心。心何故知?曰:虚一而静。心未尝不藏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满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意义是人之所以有思想,是由于有心,而心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能达到虚谦、专注、安静的境地。久而久之,最终便会达到“虚一而静,谓之大清明”的极致形态。而对每一个人来说,只要勤奋做到虚心、分心、静心,才能避免各类外界干扰,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清澈澄明。取此相顺应,荀子又提出了“务本节用财无极”的主意。要求人们在现实糊口中,既要积极朝上进步,不竭长进,也要节制寡欲,恬淡静泊,不为愿望所困。在现实傍边,也确实如此,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合情合理,适可而止,而不能肆意枉行,为所欲为。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聘请聘请英才AD办事合做加盟供稿办事网站声明网站律师联系我们ENGLISH
  关于人性本质,荀子一改儒家“人之初、性本善”的保守观念,很有胆识和主意地提出了“性恶论”主意。“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既然人性从一开始就充满恶念,那么,在荀子看来,一个人要想积善成德,臻于完满,就只能靠后天对峙不懈的进修,来逐渐修正和完善了。在名篇《劝学》傍边,荀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此中一些概念,时至今日,仍然有莫大的启迪和帮助。“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的是通过进修能够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越和升华。“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则又强调了控制准确适宜的进修方式,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不测效果。而从养生实践来看,大多长命之人,也都有热爱进修、终身进修的习惯。人们常挂嘴边的老有所学,老有所好,老有所乐,便是这个道理。(逯富红)
MAIN201611221500183434526636906.jpg
  互联网旧事消息办事许可证1012006001增值电信业务运营许可证B2-20100025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闻名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承继和发展儒家思想的同时,又进一步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成绩一家之言。他提出了“人定胜天”之论,否决宿命论,指出万物都遵照着天然规律运转变化等朴素唯物主义概念,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以至连韩非、李斯等法家代表人物也无一不是师出其门的学生。论及养生之道,不管理论思想、还是实践经验,荀子都不乏独到深刻、卓然不凡的主意和经验,值得大师当真进修、细心领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4 10: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请原谅我的自私!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楼主您帖子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够的,都是虚伪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您的帖子太好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