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常见却不简单 突然抑郁或是基因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 210|回复: 6
发表于 2016-9-25 18: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范围内,人群中罹患抑郁症的比例高达11%。但人们对抑郁症的了解却相当欠缺。同样是罹患抑郁症,但如果是不同的抑郁症亚型不同,那么症状表现也大相径庭。
  9月16日晚上,演员、歌手乔任梁在上海意外死亡,年仅28岁。次日下午,公司发表声明,去年在繁重的工作中,遇上种种对乔任梁不实的报道和重伤的话语后,他患上了抑郁症。抑郁症让这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结束了原本怒放的生命。悲痛之余,抑郁症再次引发大家的关注。
  抑郁症,是一种,其曾经带走了张国荣、三毛、贾宏声等众多知名人物的生命。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对抑郁症几乎一无所知。
  10年前,曾经对抑郁症患者群体做过一项流行病学的统计,结论是每百人中,就会有6-7名抑郁症患者。并且,他们之中约有1/4的患者会选择。10年后的今天,抑郁症患者的群体并没有缩小。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范围内抑郁症患者的发病率高达11%。也就是说,在我们周围,抑郁症患者,依然随处可见。
  抑郁症常见不同亚型临床表现也不同
  抑郁症是所有类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范围内,人群中罹患抑郁症的比例高达11%。但人们对抑郁症的了解却相当欠缺,包括一些曾经患过抑郁症的人,也未必了解抑郁症。严格说起来,俗称的抑郁症包含了多种不同的疾病,症状相似,但病因各异。像有些抑郁症是因为内分泌失调而导致的,如更年期抑郁症;有些是因为日照缺乏而导致的,如季节性抑郁障碍;有些是疾病而引发等。
  不仅如此,同样是罹患抑郁症,但如果是不同的抑郁症亚型(通常抑郁症被认为临床有六个亚型)不同,那么症状表现也大相径庭。
  人们最常遇到的两类抑郁症,重症性抑郁障碍患者往往表现出反复的以及尝试;而持续性抑郁障碍(恶劣)患者则一般没有或尝试。
  如果身边有亲友,或怀疑有亲友罹患抑郁症,首先要做的是、帮助或陪伴他去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诊断甄别。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第一,避免低估患病亲友的病情。一些患者因为性格或生活方式的原因,即使身陷抑郁症中,外显行为也不大能观察出来,容易被误认为境遇性的低落而被忽视。第二,避免将亲友境遇性的低落做出错误归因。人们在到消极生活事件,如失恋、失业或其他重大挫折时,很容易出现境遇性的低落,这种暂时性的障碍无须特别的治疗就能自然康复,而如果错误地认为是“抑郁症”,则可能会强化和加重障碍,反而适得其反。
  如果亲友被临床甄别诊断为抑郁症,那么遵医嘱配合药物治疗是必须的。抑郁症的发病既有病人特质性的个体因素,也有情境性的因素,因此,作为亲友多关注和关心患者的生活,多给他以鼓励和赞许,以及陪同他多参与户外运动,都能有助于抑郁症状的缓解。重症性抑郁症患者通常会产生对生命、生活的无意义感,成功对他毫无意义。因此,有条件的情况下,帮助患者找寻到生命的意义至关重要。
  如果有条件,安排或陪同罹患抑郁症的亲友旅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的是,旅途应当是放松的,而不应当是增加焦虑的,这就需要从旅途的趣味性和经济可承受程度来进行筹划。如果亲友的病情不太严重,那么设法增加他们的责任感也能帮助他们走出泥潭。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无论是陪同他们还是鼓励他们,都不必把他们当作是特殊的“病人”,当作是到困难的亲友即可。因为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社会认知功能并未受损,过于将其特殊化反而会加重他们的抑郁感受(被感、异样感)。
  当然,如果临床诊断只是一般性的低落,陪伴和鼓励就足矣,且忌乱贴“抑郁症”标签。要知道,能通过自身调节而改善的轻微心理障碍,过度干预事实上是适得其反的。所以,当怀疑亲友是否罹患抑郁症时,一定去有资质的医院科诊断,切忌带亲友到没有接受过正规医学训练的心理咨询师那里接受,哪怕那些心理咨询师顶着“专家”、“教授”的头衔。
  突然抑郁或许是基因的问题
  安定医院李晓虹副主任医师的门诊患者唐欢(化名),本来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姑娘。她的父母拥有体面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且父母对唐欢也是疼爱有加,这曾让不少人羡慕。可这样一位家庭和睦、生活富足的女孩,毫无因由地开始成绩下降、失眠、终日闷闷不乐,回到家在房间一躺,不读书不学习,甚至连平时上网聊天的爱好也没了。每天愁眉不展的样子让家人非常着急,有时看到她消沉颓废的样子妈妈忍不住唠叨几句,说多了她会回几句嘴,就再没有话了。
  接诊时,李晓虹听孩子爸爸描述着孩子以前乐观、明朗的状态,看到的却是一个表情悲伤、语速缓慢的忧郁姑娘。经过详细的了解之后,李晓虹告诉孩子爸爸,女孩病了,是抑郁症。女孩的那些失眠、闷闷不乐,动力低下,乐趣的表现,是抑郁症患者的典型症状特征。
  “我们真的找不到她抑郁的理由。”虽然在求诊之前,孩子爸爸已经做好了女儿生病的思想准备,但当医生给出这样的结论时,他还常不解。
  但这种不解,对李晓虹而言,却早已经习惯。因为,“不是所有的人,患上抑郁症都需要抑郁的理由,抑郁症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是基因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2003年,世界科学权威《Science》报道了人体内的5-HTT(一种负责转运5-HT的蛋白质,5-HT是参与情绪调节的重要的化学物质)基因有三种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基因与应激事件关联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如果个体的基因型为短/短等位基因(s/s),较多应激事件时较容易患抑郁症。抗抑郁药物通过升高患者体内的5-HT水平改善情绪,消除抑郁症状,发挥治疗作用。
  “也就是说,很多抑郁症患者自身携带了容易导致抑郁的基因。这类患者如果再一些负性的生活事件,如离异、丧偶、失业、失恋等,就很容易发病。”李晓虹告诉记者,一些看着生活很幸福的人,没有负性的生活事件也可能发病,这可能是生物学问题,患者体内用于提升情绪的化学物质水平降低了,通过抗抑郁药物可以恢复,唐欢就是这样的患者。不过,李晓虹同时表示,即使是携带了抑郁症的基因,也未必一定会发病,这通常还需要负性生活事件作为导火索。如果这个人没有携带这些基因,即使了负性的生活事件,可能也不发病。
  过度悲伤也容易导致抑郁
  也有不少抑郁症患者,其发病是负性生活事件直接刺激所致。
  50多岁的王阿姨是被儿子带来医院的。在就诊之前的3个多月,王阿姨的老伴李民(化名)在卫生间上吊了。自老伴去世之后,王阿姨就开始郁郁寡欢,睡眠很差且常常早早醒来,每天无精打采,原本开朗、麻利儿的老太太逐渐地没有心力带孙子了,家务活儿也做不了了。与之相伴的是老太太食欲下降,心情感受变差,整天躺在床上,生活中再也找不到可以快乐的理由,天空也在她的视野里由蓝色变成了灰色。因为生无可恋,老太太几次想和老伴一起走。可送去医院检查时,医生却说临床上没有发现王阿姨患上什么重大疾病,所以也不能解释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王阿姨的这些症状。这时,王阿姨的儿子突然过来,父亲去世前的几年,也一直是这种郁郁寡欢的状态。他也才终于意识,母亲和父亲可能都发病于或心理类疾病。就诊过程中,医生了解到,王阿姨和老伴在婚后一直相濡以沫,老伴突然去世之后,她一直很,老是认为在老伴患上抑郁症的那段时间,如果自己能够及时发现,老伴可能就不会离开。
  “其实,亲人离世之后,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哀伤反应期,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这个哀伤期限超过2个月且没有恢复的迹象,就需要考虑其已经从生理现象发展成为病理现象,这时候就需要专业医生来治疗了。”李晓虹介绍,病理状态的哀伤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医治,患者的功能水平会逐步受到损害并达到更加严重的病态,甚至的不归,这既是社会的损失,也是家庭难以承受的负担。最终王阿姨接受了药物治疗。3个月后,王阿姨告诉医生,终于体会到自己病了,因为现在看到的天空又变回蓝色了。不仅如此,王阿姨的体力和精力也逐渐恢复,每天愿意出去活动了,欢声笑语又重新回到了她的生活中。看见母亲逐渐康复,王阿姨的儿子却喜忧参半,喜的是母亲的病情好转,忧的是母亲会对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形成依赖。
  对此,李晓虹表示,这其实是一种,目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其安全已经得到,抗抑郁药物不存在依赖性,但由于长期服用,骤然停药容易出现撤药反应,患者在停药时的确需要科学管理,比如在医生的指导下递减式停药等。
  女性占抑郁症患者的三分之二
  30岁~45岁最集中
  “早些年一个调查显示,浙江地区,患有障碍的人超过了17%,其中抑郁症所占比例还是很大的。”陈致宇说。那个报告中显示,教师、、行政管理人员患病率较高。而在临床上,医生们发现,随着现代社会压力的增大,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抑郁症患者。“学生学习压力大,也会得抑郁症,农民成天担心庄稼,碰到也会有抑郁,所以说,现在已经不是职业问题了。”
  但是,发病年龄集中在30-45岁,是得到肯定的。“这个年龄段,既是单位里的,又是家庭中的支柱,所以压力不仅是给的,还有自己给的。”陈致宇解释。
  谢健碰到的病人,除了个别特殊原因,基本上逃不开这三种:一种是债务问题,无力债务;一种是情感纠葛,爱上了不该爱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2倍;还有一种就是职场压力和人际关系的障碍。
  “所以说,现代人需要学习的能力中,抗压能力非常重要。”谢健说。
  青少年要“双相抑郁”的发生
  在临床以及家长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管护的过程中,可能遇上这样的情况,本来少言寡语的孩子在用药一段时间之后,如同改头换面一般,工作和生活都变得亢奋。患者由此认为自己是个健康人,抗抑郁的药物也不吃了,到哪儿都神采奕奕,精力旺盛到超乎想象。
  对此,李晓虹提醒家长们注意,此时可能未必是孩子痊愈,而是患者病情抑郁症的另一个方向躁狂。李晓虹曾经接诊过一名8年制的医学博士患者李扬(化名),其在大学阶段被发现患上抑郁症。患病初期李扬配合治疗,病情控制得还不错,毕业后留在的一家医院做临床医生。在毕业后的第一年,李扬吃药,还找了女朋友。但慢慢地他对服药这件事儿也开始掉以轻心,认为自己没病,不再服药。过了一段时间,同事们逐渐发现,李扬变得不讲道理,爱管闲事,经常和同事们发生矛盾,便逐渐开始疏远他。久而久之,李扬觉得大家都亏欠他,自己明明很出色,却被大家疏远,便心里不服气,接二连三地制造不愉快事件。因同患者的关系也屡生冲突,李扬被医院安排去了边缘科室的医疗岗位,再后来因为其反复发病,女朋友也跟他分手了。
  “其实李扬就是一例典型的由抑郁转向躁狂的双相抑郁患者。如果一直积极的科学治疗,他本来可能拥有很辉煌的职业成就,但是很遗憾,因为其反复发病且不配合治疗,最终了工作能力,生活也需要年迈的父母来照顾。”李晓虹惋惜地告诉记者,双相抑郁的治疗要比单相抑郁复杂得多,早期与单相抑郁症状相似,很难识别,需要长期追踪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不管是哪种抑郁症的治疗,都需要患者坚定信心地积极配合。并且,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生一起克服诸多困难,才能迎来曙光。而要迎来众多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曙光,还需要整个、心理疾病领域医生们的共同努力。对于业界的现状,李晓虹并不乐观。在她周围,因为工作不良,如待遇低、工作强度大,、医闹等因素而转行的医生屡见不鲜,但国内的此类患者群体却数量庞大。因而李晓虹的愿望,是国家能够培养更多此类专科医生,从政策、法规的角度更好地保障这类医生的权益,并增加该系统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比如在类专科医院引入社工、志愿者等。
  选择一项运动最合适患者不要私自停药
  抑郁症也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
  “这是一种普通的病,是可以通过治疗而康复的,就跟高血压一样。”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情感障碍科主任谭忠林说。
  少一点好胜心,对不完美多一些宽容,发展一个爱好,找一个倾诉的对象,适当地放空自己。选择一个适当的运动,下去。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体育锻炼后所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比观看体育运动更加强烈,更加振奋。在爬山、踏青归来或赢得体育比赛后,人们的情绪总是很高涨,身体也更放松。这时的心理状态充满了积极的能量。这就是运动为我们体验积极美好的情感、激励和挑战提供了机会。”
  需要提醒的是,抑郁症的诊断主要依靠量表,但即使是使用自评量表,也请尽可能去专业医院进行评估。“特别是家属,当患者需要倾听的时候,家属就说点什么;当患者需要表达的时候,家属就倾听;当患者不想说也不想听的时候,只要愿意,家属就陪伴左右。顺着他们的意愿走,试着理解他们。”
  在治疗过程中,会使用药物,很多人都会担心副作用。“其实,药物治疗是很有效的方式,而且现在很多药物,副作用已经大大下降,安全系数很高,病人一旦适应,对大脑也有一定的作用。”陈致宇说,这些药物都是处方药,如果病情缓解了擅自停药,会造成病情反复,甚至更严重的后果。(综合自新华网、中新网)(责任编辑:石衣)
  (本文内容/图片转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闽卫(信息)网审[2012]第0013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闽)-经营性-2012-00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100110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德恒(福州)律师事务所任林鹏、李剑敏律师
  特别声明: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诊断依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0 09: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author},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把这个帖子顶上去这件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9 05: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 楼主{author}的帖子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深得魏晋诸朝遗风,更将唐风宋骨发扬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见楼主的这个帖子。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7 21: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LZ{author}真是人才 逐句地看完这个帖子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震撼啊!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帖子!我纵横网络bbs多年,自以为再也不会有任何帖子能打动我,没想到今天看到了如此精妙绝伦的这样一篇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9 11: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帖子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段落清晰,情节诡异,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我辈应当学习之典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4 03: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看完这帖子以后,我没有立即回复,因为我生怕我庸俗不堪的回复会玷污了这网上少有的帖子。但是我还是回复了,因为觉得如果不能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那我死也不会瞑目的! 能够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3 14: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苍天之下,厚土之上,竟有如此奇人异士、文人墨客!讥讽于谈笑间,笑骂于无形中,层次之高,境界之深,非我等所能匹及,偶像啊!!!仿高人此文,照作一篇,以表仰慕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