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皇避暑宫图》北宋郭忠恕绢本墨笔纵161.5横105.6厘米日本大阪国立美术馆藏
此图无款识,传为郭忠恕所绘,画幅题签:“郭忠恕越王图,穰梨馆藏。”画中宫室建筑宏伟壮丽,结构复杂,细密精工,造型准确,避暑宫背山面水,景色宜人。图中山石呈卷云状,已是北宋中期郭熙画派的风致,故此图绘制时间应晚于郭忠恕,当在宋元之际。画幅右下钤“过云楼收藏印”著录于《穰梨馆过眼录》。
《读碑窠石图》北宋李成绢本水墨纵126.3厘米横104.9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宋初有所谓“三家山水”,这三家是山东营丘人李成、陕西长安人关仝和陕西华原人范宽。从画面碑侧有款题:“王晓人物,李成树石。”可以看出,《读碑窠石图》是李成与人物画家王晓的合作,画家在寒林平野中描写了几株历尽沧桑的老树和一座古碑。此图置境幽凄,气象萧瑟,古树枝桠奇劲参差,背景空无一物,杳冥深远,寓无限悲凉于其中。另外,此画画树石时先勾后染,清淡明润,饶有韵致。从这件作品中不难看出,李成艺术的“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无不与他展示其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紧密相关。
《茂林远岫图》北宋李成绢本水墨纵45.4厘米横141.8厘米博物馆藏
《茂林远岫图》近景轻舟泊渡、行人车马往来其间;远景密布,塔影隐现,知去城郭未远。飞泉水口,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李成的艺术对后世的山水画画家影响很大,把李成画派推向一个新阶段的画家是宋神时期画院的名家郭熙。此画历经南宋贾似道、元代鲜于枢、明项元汴等收藏,后入清宫内府,上有百多方收藏印迹。
《晴峦萧寺图》北代李成绢本淡设色纵111.4厘米横56厘米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藏
本幅以直幅形式画冬日山谷景色,画中群峰兀立,瀑布飞泻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楼阁,山麓水滨筑以水榭、茅舍、板桥、间有行旅人物活动。山石雄伟而秀美,皴染用笔多有变化,兼具关仝之雄浑与李成之清润。画家以尖利笔致画寒林枯木,景色清幽静谧,虽非平远之景,但依然具有李成画风特色。估计此图当完成于北宋前期,至少是李成传派的作品。宋《宣和画谱》中著录有《雪霁江行图》不知是否即此图。
《乔松平远图》北宋李成绢本墨笔纵205.5厘米横126.1厘米日本澄怀堂文库藏
本图表现冬日寒冽窠石坡陀上挺然生长着的长松老树,背后映衬平川远山,坡石壮如云头,送针细利,笔墨清润,树根部隐然可见李成款识,识者以为系后世添写,但本图鲜明地显示李成画风本色,处于宋元李郭画派中之高手当无疑议。画上钤有“怡亲王宝”、“明善堂览书画印记”、“淮阴鲍氏所藏”等印。
《寒林平野图》北宋李成绢本墨画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成“师荆浩未见一笔相似,师关仝则叶树相似。”而且由于他独特的创造才能,他在宋代“三家山水”中影响最大。李成对山水画的突出贡献,在于他擅长表现山川地势与季节气候的丰富变化,并有所寄托感喟。他创造的“寒林平远”的形象已从荆关一派宏伟壮丽的面貌中脱颖而出。本幅绘长松两株,杂以枯枝寒树,松树枝作蟹状,右上角有宋徽题“李成寒林平野”六字,前有“御书”半玺,画上端有乾隆题诗及收藏印鉴。
《小寒林图》北宋李成绢本墨本纵40厘米横72厘米博物馆藏
此图近景画坡陀上生有松树数株,松干挺直,枝杈虬曲多姿,林木于烟霭雾气之中,其后为平远景色。前隔水有行书“李成小寒林图”题识,接缝处钤有宋高乾卦印,画心处有明纪察司半印,前后有梁蕉林收藏印多方。《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群峰雪霁图》北宋李成绢本淡设色纵77.3厘米横31.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成(919—967)是由五代入宋的画家,本来是唐朝的室,在唐末避乱移居山东营丘,世家出身使他具有深厚的文化,因不曾入仕,便寄情于山水。他的山水画荆浩,也学过关仝,但青出于蓝。此图无款,表现山高雪密瀑布寒泉,冈阜一亭翼然,左方飘绫上有奇题诗,中有“毫端师造化,画史重营丘”句。画上钤有乾隆、嘉庆、宣统等印。
《寒林骑驴图》北宋李成绢本淡设色纵162厘米横100.4厘米美国纽约大都市博物馆藏
此为张大千氏大风堂旧藏,在大立轴上画文人骑驴行于郊野,前后有童仆相随。画上古松有凌云之势,间有枯树寒溪,颇有意趣。诗堂处张大千题以“大风堂供养天下第一李成画”。画幅下端又缀有长题,其中云:“米元章《画史》云宝月大师李成四幅,上一才子骑马,一童随,清秀如摩诘画《孟骑驴图》,此云骑马,一时误书耳。”又云“松枝劲挺,松叶郁然有阴,荆棘小木无冗笔,不作龙蛇贵神之状,即此图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