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想必很多人都看过《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其实就是一个关于“止损的故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眼看着越变越少的奶酪,坐吃等死,像极了在市场中被套牢的人们,眼看着自己资产一点点的缩水,还在抱怨着生活的不公:我是211、985的学生,我读了MBA、我是医生、律师......理因获得更多的奶酪。
解读:
A同学是一名国家公务人员,因为喜欢公务员工作稳定的特点才去考取的,他的人生理想是平平稳稳度过这一生。
B同学也是一名国家公务人员,他非常喜欢,但是因为父命母命,考取了,但他的人生理想是做一名富家商人。
我们假设,2015年,国家政策改变,减少一半,其他条件不变,A同学和B同学这时会做什么样的决定呢?
根据A同学的人生理想:平平稳稳度过一生(大概率事件),那么即使工资减少一半,只要能生活水平(止损线),那么A可能就不会更改工作。
根据B同学的人生理想:做一名富甲商人,喜欢有钱(大概率事件),那么当工资减少一半,公务员这份工作即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也无法使自己变得有钱,更是依着他人的喜好才选择的工作(止损线),那么B可能就会更改工作。
2、
想必更多的人看过有关抢银行的电影,抢银行也是一个止损的故事,抢银行的,都会准确估计到达现场的时间,无论抢到钱或者没有抢到,时间一到,必须走人。这段时间,就是们的止损线,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被抓(过了这段时间),就没有任何机会再去抢银行了。观看迈克尔曼那部无与伦比的佳作《Heat》
解读:
早年科技没有这么发达的时候,抢银行比较容易,抢到钱是大概率事件,在到达现场之前(止损线),没有抢到钱而逃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选择。
3、
据各种乔布斯传记说,乔布斯经常因为产品某个部分的不满意,就全盘打翻某个项目团队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所有工作,重头再来、重头设计,乔布斯就是苹果的止损线,如果原先的团队继续做下去,继续错下去,苹果公司也不会是如今的苹果公司,现在乔布斯不在了,担任止损线角色的人,可能是Timcook,可能是JonyIve,可能是其他人。
解读:
乔布斯很明白自己要的是哪种手机(iPhone,而不是类似于当年诺基亚旗舰款或者Palm这类的智能机,而是全世界的iPhone大概率事件),如果团队做出了根本不是他想到的东西(止损线),那么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反过来看,如果乔布斯不知道自己要造iPhone,那么重做的意义何在呢?做下去可能同样是世界的产品。
4、
DavidChiu,扑克之王,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每天去赌场,只拿固定的一部分钱去,输掉身上的这一部分当天就不再去赌,他知道,人的运气有好的时候和坏的时候,一条走到黑,伤心的是自己。
解读:
DavidChiu很明白自己的扑克技术(赢是大概率事件),但运气不好的时候,股神也会输(止损线),那么何必要把其他的钱输掉呢?对于职业赌客来说,在长时间的跨度上,好运气和坏运气是持平的,剩下的全部是你的技术。
最后:
具体止损方法,是要结合具体的个人搭配进行,盲目的止损,和不懂止损的人生,同样是失败的,就像没有投资手法的止损,是无效的止损,也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有一套基于正期望的交易系统,止损就是你运用这套系统所付出的成本,如果你的系统本身就是负期望的,那么止损只能加快你的破产过程。
顶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