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天才张荫麟的情爱:和学生结婚又与才女结忘年交

[复制链接]
查看: 216|回复: 4
发表于 2016-10-17 20: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学界,很难出现年轻的历史学家,由于需要积累很久,要学有所成,必须要四十岁甚至五十岁才能有较大的成就,那些史学名著的写就似乎也的确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不过,张荫麟(1905—1942)却是个异数。张荫麟,广东东莞人,号素痴。1905年11月出生于官宦之家,1922年毕业于广东省立二中。次年,考入学堂中等科三年级肄业。由于聪颖过人,积学有年,很快就在《学衡》第21期发表《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针对史学大师梁启超观点提出,梁启超不以为忤,反而对其青眼有加。
  他在七年,与钱钟书、吴晗、夏鼐并称“文学院四才子”。以一个本科生,先后在《学衡》、《学报》、《东方》、《燕京学报》、《文史》、《国闻周报》等知名刊物发表论文和学术短文40多篇,深得当时史学界称赞。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研究生之时,已经名重一时。
  陈寅恪将其视为自己的学术传人,多次进行揄扬。以狂著称的熊十力,在张荫麟去世后,不由感叹:“张荫麟先生,史学家也,亦哲学家也。其宏博之思,蕴诸中而尚未及阐发者,吾固无从深悉。然其为学,规模宏远,不守一家言,则时贤之所夙推而共誉也。”
  可惜的是,在抗日战争的国难声中,满怀着不甘,张荫麟因病在遵义浙江大学去世,年仅三十七岁。
  吴宓惊闻张荫麟的死讯,于1942年10月26日记感叹:“英才早逝,殆成定例。宓素以荫麟为第二梁任公,爱其博雅能文,而惜其晚岁《中国通史》之作,创为新体,未免误入歧。且未卒业而殂逝,亦与任公同。至一九四○年因爱容琬而与妻伦慧珠离婚,终则琬乃回北平,嫁一协和医士。荫麟于是抑郁烦躁。”
  吴宓日记中所说“伦慧珠”是张荫麟早年家教的女学生,父亲乃广东东莞籍著名藏书家伦明,伦氏藏书有三秘诀:“以俭、以勤、以恒”。为了购书,省吃俭用,积累资金,为了好书,甚至变卖家当,也在所不顾。著名书商孙殿起戏称其为“破伦”。难能可贵的是,伦明不仅仅藏书,还对书籍史有很深的研究,所著《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一书,很有价值。
  家境贫寒的张荫麟,对他这位女学生颇有好感,锲而不舍地追求,不过从其给忘年交容庚的信来看,这一追求,似乎并不顺利。在张荫麟赴美留学之前,伦慧珠并没有接受张荫麟的追求。张荫麟不依不舍,在美国依然跟她通信,最后伦慧珠才慢慢接受了这段感情。
  从其留下的材料来看,或许不解风情与书呆子气十足,是伦慧珠不愿轻易应许的缘由。
  就在反复的纠结中,二人鸿雁传书,情窦终于绽开。伦慧珠身体瘦弱,在婚前甚至得过肺病。
  1934年,张荫麟从美国学成归来,应大学之聘,任历史、哲学两系专任。等伦慧珠身体复原后,1935年4月,张荫麟与她结婚。
  张荫麟的朋友谢幼伟在分析荫麟的感情时说:“天才不是无感情的,他的感情特别丰富。他可以疯狂地爱上一个女人。当他爱她时,他是把她过分地理想化。但结合以后,女人的常态,逐渐显露。他会失望。他会由极度的爱变而为极度的憎。”
  不可思议的是,近乎在张荫麟开始这段婚姻的同时,他却又开始与其忘年交,也是他第一段婚姻的人容庚的女儿容琬暗生情愫,容琬被誉为北大文学院的“三才女”之一,是张荫麟的仰慕者。荫麟在十年的时间内长期跟她通信、约会,帮她润色文稿。
  到了西南联大,张荫麟独住欧美同学会,地址幽静,与昆明其他同事少有往来,与容琬潜伏的爱情小火苗突然疯燃,甚至提到容琬的名字,张荫麟声音都会发颤。
  张荫麟的好友、哲学家贺麟在长篇回忆中为老友,说张荫麟如何不忍心这位者,略显苍白。
  另一段爱情真正来临时,张荫麟又选择了,表示要为女方考虑,他想起来远在东莞老家的妻子与儿女,苦劝容琬赴北平与未婚夫,也是容琬的表兄结婚,容琬执意。
  张荫麟甚至将自己的妻子和一对儿女从东莞接到了昆明,可是,在站台等待妻儿前来的当口,他跟贺麟聊起来,对容琬依然念念不忘。
  未承想,张荫麟的岳母和一个女眷也随同起来。原本性情孤僻,不太喜欢家庭烦难的张荫麟,顿时陷入了大家庭的烦劳之中。
  伦慧珠到昆明之后,张荫麟屡次责备其烹饪水平不佳,伦无奈,遂决定双方膳食费各自一半,各自负责。可是张荫麟又说自己所食,没有伦慧珠自己那一份好吃,伦无以对之,张荫麟愤而欲离婚。
  其中张荫麟徘徊于伦慧珠与容琬之间心有不甘、暗中找茬的成分也不能忽视。
  1940年9月,伦慧珠带着子女重新回到广东,容琬只好前往已经沦陷的北平,与表兄很快成婚。
  处于战时的交通之超乎想象,张荫麟的进退两难,使得两个对其颇多眷恋的女子,一往北方,一往岭南,在忧愤与不舍中奔波。
  张荫麟原本蓄积了五千多元,因为要伦慧珠及其子女来回奔波,加之在昆明安顿,一时消耗殆尽,在昆明也沦为笑柄。
  张荫麟曾感叹“爱是要有一番的,爱的生活异常紧张,不是好玩的事。”可是,爱情的闸门他似乎喜欢不断,却又无法承担这背后的重负。
  贺麟曾说,荫麟除了学术研究,就是渴慕纯真的爱情,“天真,出于至情至性,一切,在所不惜”。
  1942年10月24日凌晨,张荫麟病逝遵义,死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伦慧珠在《大公报》上读到张荫麟的死讯,“当时晕过去十多分钟。醒来后我希望这是一个梦”,叹息“我们把有限的宝贵的韶光了。他着我,我着他,以为还有个无限的未来给我们斗气呢!结果彼此抱恨终身!”
  两隔,国难尤艰,这一,对于伦慧珠与儿女而言,显得格外漫长。数年后,伦慧珠再婚。
  抗战结束,浙大回到杭州,独自余下他的孤坟在遵义的郊外荒烟蔓草之中,他生前所笃爱的藏书,堆积在北平东莞会馆,原本对他极为欣赏的忘年交容庚,后面也断绝了联系。
  来源:晚报
  责任编辑:虞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0 10: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楼主的帖子,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复,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希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楼主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楼主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0 02: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author}是超人 看完楼主的这个帖子之后,我竟感发生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啊,这么好的帖子,如果将来我再也看不到了,那我该怎么办?那我该怎么办?直到我毫不犹豫的把楼主的这个帖子收藏了。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0 04: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从社区改版之后,我就已经心灰意冷,对社区也没抱什么希望了,传说已经幻灭,神话已经终结,留在社区还有什么意思。没想到,没想到,今天可以再睹楼主的风范,我激动得忍不住就在屏幕前流下了眼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9 04: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忘情于汉廷的歌赋,我曾经惊讶于李杜的诗才,我曾经流连于宋元的词曲;但现在,我才知道我有多么浅薄 顶顶多好 楼主你的高尚情怀太让人感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