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临沂市沂水县以贫困村庄为主战场,全面推进增减挂钩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从用地规划保障、供地保障、技术指导、政策和项目支撑等方面强力推进脱贫攻坚。今年将实施诸葛镇常庄村、夏蔚镇连崮峪村等9个易地搬迁扶贫项目,计划搬迁1910户、4929口人,涉及贫困户315户、贫困人口510人。
用活土地政策让贫困人口搬得出
沂水县依托国土部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创新性地将增减挂钩与新型社区建设、地灾隐患点避让搬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开展专项扶贫工作进行有机结合,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增减挂钩对易地搬迁扶贫村庄最直接的效益,体现在解决安置区及公益事业用地和专项资金的扶持上。沂水县通过旧村复垦增加耕地面积,把节余土地增值收益及时返还农村,用于安置区及公益事业建设,解决易地搬迁扶贫资金及用地指标不足的难题。夏蔚镇连崮峪村安置区占地55亩,安置180户,目前已通过增减挂钩拨付专项资金1220万元;诸葛镇大崮后村利用废弃的学校作为安置区,不新占农用地,节约土地13亩;诸葛镇河西村利用原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安置,与原有的铁安置区合并成一个大的社区,方便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
为确保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沂水县成立易地搬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易地搬迁扶贫工作。在用地报批工作中,采取一线工作法,通过现场办公,实地踏勘,当即明确有关意见,明确责任分工,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保障易地搬迁扶贫项目用地。同时,在项目的立项过程中,严格履行农村重大事项议事制度,充分尊重农愿,规范公示和听证程序,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村民认可程度高。
合理规划村居让群众换个“活”法
俗话说,穷家难舍,易地搬迁要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沂水县在易地搬迁中合理规划,灵活安置,根据易地搬迁村庄自身的自然地理条件、民情民俗,在节约集约用地的基础上采取灵活的安置方式。
沂水县在安置区建设中采取宜楼则楼、宜房则房的原则,尊重了村民的意愿和生活习惯,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辅相成,切实做到搬得出、稳得住。如上胡同峪村安置区选址征求群众意见过程中,村民与镇多次会商和实地踏勘,反复征求群众意见,最终选址在诸葛社区西侧,该社区规划配套设施齐全,群产生活方便,群众满意度较高,为后续顺利实施安置拆迁工作奠定了基础。
安置房屋不仅要建得让群众放心,还要住得、住得舒心。为此,沂水县从安置社区的规划入手,邀请具备专业资质的设计公司,进行高标准规划,做到布局合理、功能齐备、实用美丽。同时,加大在新建社区的“五化”和基础设施配套上的投入。诸葛镇常庄社区规划中考虑到农村实际,确定楼间距在26米以上,了住户房间的采光,小区绿化面积达到3.3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灯100盏,建设了专门的群众文化健身广场,配备了娱乐健身设备。同时,实现了户户通可直接饮用的自来水,户户然气,电视、网络等可方便接入,昔日的农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发挥产业优势让搬迁群众能致富
搬得出是前提,稳得住是要求,能致富是目的。沂水县把发展产业,实现集体增收、贫困户脱贫、共同致富作为稳得住、能致富的根本措施,在高效开发利用拆迁区新增耕地、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做活、做足文章。
拆迁区新增土地是一笔难得的财富,沂水县高度重视增减挂项目中拆迁区土地复垦工作,严格把控质量,把复垦后的耕地变成高标准农田。复垦出来的土地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新增耕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进而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诸葛镇李家营村是增减挂钩整体搬迁村庄,该村复垦的近200亩耕地通过土地流转,全部种植了优质桃,目前,近70%以上的桃树已经见果,明年可实现丰产,仅此一项可实现收入近200万元。
同时,沂水县积极探索易地搬迁村“工业社区”和“旅游兴村”两种模式,促进村民增收。诸葛镇大崮后村把安置点选在有商业基础的城镇次中心,采取“楼下工厂+楼上办公”的模式,将计划建设的社区服务中心成“富民大院”,实现搬迁群众就近就业,有稳定收入来源。夏蔚镇借助樱桃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搬迁后的连崮峪村将利用建成的徽派风格民居以及部分保留的石头房屋,发展集吃、住、劳动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带动100余名群众和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在全域旅游发展中脱贫致富。
设置首页-搜狗输入法-支付中心-搜狐招聘-广告服务-客服中心-联系方式-隐私权-AboutSOHU-公司介绍-网站地图-全部新闻-全部博文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
|